羽奕單膝跪地,“臣愿帶兵前去,懇請皇兄給臣弟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任何人都不會對自己的國土,的危害無動于衷。
“九弟快請起。”皇帝做了個起的手勢,稱呼已由裕王改成了九弟,“九弟,此次召你前來,就是為了此事,既你愿前去御敵,朕便賜你御敵帥令,率領十萬精兵前去。”
卻有文官上前道“上次一役,我軍也是損失慘重,加之上次江浙一帶干旱之災嚴重,如今國庫已然不足以支撐一場戰役了,還望皇上三思啊。”
另有文官附和“皇上,更何況戰役一起,必將生靈涂炭,此時耶克爾族來勢洶洶,必是做了萬全的準備,要是貿然前去,怕是中了耶克爾族的奸計。”
“諸位愛卿是要讓我堂堂赤金與那耶克爾族小部落俯首稱臣,拱手將江山讓出去不成。”皇帝面帶慍怒,這場會議遲遲定不下就是因為武將皆認為該去一戰。
而文官大多秉持不戰而屈的態度,百般借口,不是上次一戰損失慘重,就是國庫空虛,再者甚至暗里說聞將軍年歲已高。
皇帝雖然知道事實確實是如幾位文臣所說,兵糧不足,不能一戰,可是,他堂堂大赤金,敵不過一個小小的耶克爾族,豈不是讓天下人笑話,還讓百姓怎么安居樂業。
他召裕王前來,正是為了此事,只盼他能給個答復,果然,不愧是他的弟弟,沒有讓他失望。
“臣愿帶領三萬士兵,前去繳敵,望皇上恩準。”羽奕以手作揖,態度誠懇。
三萬!眾臣皆面露驚色,據戰報上說,此次耶克爾族可是帶了不下于八萬大軍,況且耶克爾族人民個個長得精壯無比,以往的戰役,我軍大都也靠著人數上的優勢,即使這樣,也還是損失慘重。
“不是老臣不信任裕王殿下,只是要用三萬大軍,加上邊關鎮守的三萬軍隊,也不過六萬,如何能抵抗的住耶克爾族八萬精銳!”
羽奕看向說話之人,他是先皇還在時的肱骨老臣,三代為官,頗有威望。
羽奕頷首,“雖耶克爾族人民強壯,但赤金軍隊也不是軟弱可欺的,如今他耶克爾族或許已經攻下我赤金國土,做為赤金國人,本王又怎能坐視不理。”
“這……恕老臣直言,”又一位老臣站了出來,將大家心中所想道了出來,“裕王殿下莫要忘了,那前晏國后人如今還下落不明,據聞裕王因為在接縱馬,并且還帶走了一位御醫,敢問,裕王要御醫是為何人?”
話音剛落,在場眾人都不由倒吸一口涼氣,這已經算是在質問裕王了,眾人都不禁為說話之人捏了把汗。
“想不到國難當前,趙大人還揪著本王的過錯不放,是為何意?”羽奕直勾勾的眼神看向那人。
“這前晏國后人也是大事,如今外有耶克爾族,內更是要查清事實,莫要讓人鉆了空子。”
這話已算的上大不敬,室內一片安靜,針落可聞,所有人大氣也不敢出一個。
“好了,當務之急是抵御外敵,如今耶克爾族已經兵臨城下,是不是要他們攻上赤金城,你們才滿意。”皇帝揉著發疼的腦袋。
繼續說道“此事朕已有所決斷,裕王聽旨。”
羽奕單膝跪地,“臣接旨。”
龍顏大怒,再不敢有人言,紛紛跪伏在地。
“今有耶克爾攻我城池,略我國土,實是不可饒恕,朕封裕王為主帥,聞其嶺為副帥,言長林為參將,朕命你們率領三萬大軍北上,與在梁城的士兵匯合,誓要守住梁城,今日點兵,明日便出城。”
“臣接旨。”
“臣接旨。”
“臣接旨。”
霎時殿中呼啦啦跪倒一片,事情已成定局,再無人多說半句。
“都退下吧,裕王留下。”
“吾皇萬歲萬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