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一年級,有一次中午午餐時間,我去奶奶家吃飯。正好碰上姑姑姑父兩口子回來,飯還沒有做好,我被安排燒火。有一個向日葵秸稈非常的堅硬,我用腳踩了好幾腳也沒有踩斷,把大家都逗樂了。
中午飯做好了,我怎么也沒有想到,我被安排在了廚房站著吃,其他人到炕上的桌子上去吃飯。又不是什么外人來了,覺得小孩子不能上桌,都是自家人,當時奶奶那樣做是怎么想的呢?我百思不得其解。
對于一個八歲的孩子來說,這頓飯我勞動了,最后卻受這樣不公正的待遇,無異于晴天霹靂,可想而知,吃飯的時候內心是多么委屈。
八歲的孩子,在那個四面環山的小山村里,內心純凈得不知道用什么來形容,笑起來天真無邪,自帶感染力,每天想的也都是有趣的好玩兒的事,遇到這樣的事,自然也是無法用頭腦來理解的。但她依然是那個勇敢,樂觀,陽光的少年,多年以后的今天,我們在內心相遇,不用講太多,我們彼此惺惺相惜。
誰也沒有想到就是這樣在大人眼里完全不起眼的孩子,五年后村里絕大部分人都知道了她的名字,都用贊嘆的語氣來討論她,她在家中一下子被重視起來,那一年,她參加的語文和數學競賽,考了全鄉第一名。
被對待的態度反差太大,剛開始都不太適應。后來一直都是被很好的對待了。
今天我不再用假設這件事沒有發生,或者以更好的解決辦法發生。我接納它的發生,它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生活真的是比劇本還精彩,劇本里有這樣的劇情嗎?
對于這件事的發生,我思考了很久,得出的結論是正確的付出才會有公正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