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說的就是乾隆朝的執(zhí)政綱領(lǐng)和基調(diào)了,見他說完停住了,莊親王允祿接口說道“皇上圣明若此,臣等定當鞠躬盡瘁,死而后已。”
鄂爾泰在櫈上欠身說道“皇上,照例新皇登基,頒發(fā)恩旨大赦天下,鑄新朝制錢是兩件要務(wù),需盡早安排下去。”
“對,今日就議這兩件事,”乾隆說道“先說這大赦,朕意照舊例有所改動,除遇赦不赦的大罪之外,死罪只暫緩勾決一年,不減等。其余仍照舊例,如何?”
“皇上”,允禮說“新皇登基大赦,乃乾隆朝首次大赦,為彰顯皇上如天之德,死罪不依常例減等發(fā)落,恐有人心生怨望。”
“哼”,乾隆哂笑道“心生怨望的都是待決的死囚和他們的家人。奉公守法的百姓高興都來不及呢。”
“試問,若有罪犯殺了人,判了死罪,恰遇大赦留了活命,那對被殺之人公平不公平?對此等有罪該死的人,朕不稀罕他們的感激。”
“暫緩勾決一年,也不是因為可憐他們,是朕想用這一年時間,將待決的死囚罪案,重新復(fù)核一遍,防止有冤案錯案在里頭。”
張廷玉說道“皇上,死囚罪案是從縣里,府里,省里直到部里,層層審理下來,如果一一復(fù)核,恐怕太費時日。”
“費時日也要辦,”乾隆道“寬嚴相濟,寬不是放縱,嚴不是濫殺。人命關(guān)天,總之就是一個慎字。這次復(fù)核下來,有枉法斷案的官員,要懲處一批,這也是朕的一層意思。”
“新朝伊始大赦一次,以后也不作為常例。朕就是要官員和百姓都明白,官府依律斷案,百姓遵紀守法,犯者罪責(zé)相應(yīng),這才是依律法治國的精要。”
“說到這罪責(zé)相應(yīng),朕還有一個想法,將斬首以上的極刑都廢除掉,尤其是那凌遲,千刀萬剮,簡直是慘無人道。”
允禮分管著刑部,他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于是說道;“皇上,凌遲這類極刑本不常用,只為處置罪大惡極之人。如若將之廢除,對謀反、大逆等罪也處以平常的斬刑,怕難儆世人。”
乾隆道“前明朱洪武對貪官墨吏剝皮楦草,止住官員貪腐了嗎?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險。治貪官,要靠制度嚴明,也要讓官員有合理的俸祿。”
“說到防民變,如果不能讓百姓吃飽穿暖,光靠嚴刑峻法是沒有用的。到了沒有活路的時候,就應(yīng)了那句話,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
“世宗爺時廢了腰斬之刑,深得民心。而凌遲之殘酷較腰斬更甚,為何不能廢除?”
他的這一通話,從道理上無可挑剔,在座眾人雖然覺得有違舊制,卻也無可辯駁。
于是允禮只能順著皇上的話說道“既然圣意已決,臣下去后和部里堂官議一下,擬出細則,再請旨施行。”
見皇上對允禮的話表示默許,分管戶部的張廷玉知道該說自己的差事了,于是說道“皇上,新鑄乾隆制錢的成色,銅鉛比例,請皇上示下。”
乾隆聽了,干脆的說道“這個簡單,乾隆制錢鉛四銅六,重一錢二分。”
張廷玉道“皇上,雍正制錢最初也是鉛四銅六,雖說做工精美,可是因為含銅多,很多不法商人收了制錢,拿去熔了制成銅器,一轉(zhuǎn)手成倍的利,以至于銅貴銀賤之勢更盛。”
“后來先帝爺將雍正制錢改成了鉛六銅四,方才有所緩解。即使這樣,現(xiàn)在官價一兩銀子換一千文制錢,可市面上一兩銀子只能換八百文……”
說到這里他停住了,可是乾隆已經(jīng)聽出來他話里的意思,笑道“衡臣,你以為朕要乾隆制錢鉛四銅六,是不為流通方便,只為粉飾太平嗎?”
張廷玉沒有說話,只是靜靜的看著他,他接著說道“錢政的弊端不止在制錢的銅鉛比例上,根子在于銅政、銀政、稅政和鑄造上。”
乾隆盤膝坐得久了,腿有些發(fā)麻,他穿上靴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