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年的七月三十日,李鴻章把李罡應從保定接到天津。進行了一番交談后,決定以袁世凱接替駐朝商務委員陳樹棠,作為加強控制朝鮮的又一具體措施。
袁世凱已經從其堂叔袁保齡那里得到消息,正躊躇滿志地急不可待。接到李鴻章的通知后,即刻動身,于八月下旬就趕到了天津。
對于如何護送李罡應回國,李鴻章開始擔心閔妃集團抵制破壞,準備派海軍提督丁汝昌、總兵黃金志、王永勝等率陸海軍護送。后來考慮若如此顯得過于炫耀武力,閔妃集團反而可能產生恐懼,鋌而走險,橫生異議。最后確定由袁世凱伴送,“其才必能措置裕如,無須派兵同行”。
所以,袁世凱一到,李鴻章詼諧地對他說“今如演戲,臺已成,客已請,專待汝登場矣。”
袁世凱深知此行的兇險,如果李罡應遭到不測,完不成李大人交給的任務事小,自己也會一命嗚呼。
玩命的事,袁世凱可不想干。他是做夢都想升官發財 ,但是,命丟了,就什么都沒有了。所以,他一再請求,還是按照李鴻章開始的想法,重兵相送。
掛在嘴上的話和心里所想當然不一樣,“大人,小人的這條賤命,實在是不值一提,您知道我們的駐軍已撤,閔妃集團又是如何地猖狂!如果大院君有什么閃失,耽誤了您和朝廷的大事,小人萬死也難辭其疚呀!大人您一定要慎重呀!”
在李鴻章的眼中,無論是大院君李罡應的命,還是袁世凱的命,他都是不在乎的,不過是一枚無足輕重的棋子。
不管袁世凱如何的懇求,都沒有用。
李鴻章還開起了玩笑“韓人聞袁大將軍至,歡聲雷動,誰敢抗拒,原議諸員悉無所用,兵亦不須譴,只許汝帶水師小隊數十登岸,作導足矣。”
看到李鴻章根本不做考慮,袁世凱也沒敢再堅持。他雖然明知道此行兇多吉少,但不敢違李鴻章的意,更不敢抗命。
再說,他也不想放棄這個表現自己的機會。
派袁世凱去接替駐朝商務委員陳樹棠,這還是李鴻章個人的打算,雖然他決定的事一般是不會有變化。但請示朝廷批準是必須的程序。
不怕一萬,就怕萬一,他不能把此事告之袁世凱。但為了激發袁世凱積極性,也很隱晦地透漏出了,要重用袁世凱的信息。
袁世凱能聽不出來嗎?想到不經歷一些風險,自己這樣的人好事如何能落到頭上,他也就顧不得那許多了。看無限風光,就得登臨險峰,這個道理袁世凱還是知道的,富貴險中求嗎?
同年的十月三日,袁世凱和總兵王永勝從海上乘船護送李罡應到仁川。
已經提前通知了朝鮮當局,但卻沒人到仁川迎接,袁世凱覺得不妙。他沒敢下船,是想著萬一遭到攻擊,在船上逃跑容易些。
他派人給高宗李熙送信,要求他尊宗藩的禮儀和孝養之情,派員來接。也就是說自己是天朝使者,大院君是李熙的父親,為公為私都應當有適當的禮遇。
他在信中,還一再提出,必須派金允植前來,才能表達朝方有足夠的誠意。
李熙接到信后,知道袁世凱有顧慮,也知道袁世凱和金允植個人關系好 ,對金允植放心;就派金允植到仁川迎接。
袁世凱最信任的是金允植,金允植告訴他可放心前往,他才一塊石頭落了地。
進到宮廷后,袁世凱按著李鴻章的授意,對李罡應和閔妃的關系進行了調解。
他說,已經查明,當年大院君沒有參與任午兵變。他當時所以出面,是受兵變者的脅迫,另一方面也是為了保護高宗李熙。
還說了,李罡應在平定任午兵變中,為天朝大軍的平定叛亂,暗中給了很多方便,否則平叛也不會那么順利。并指出,這次大院君回國,是清的安排,保證大院君的安全,是清對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