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月四日,李鴻章命水師提督丁汝昌派軍艦兩艘,直隸提督葉志超、太原鎮(zhèn)總兵聶士成抽選淮軍一千五百人,向朝鮮進發(fā)。
但是,當中國軍隊在路上時,日本的先頭部隊四百人已經(jīng)先期到達。
為了遮人耳目,對外聲稱這四百人是護送駐朝公使大鳥圭介回朝赴任,并保護日本公使館免遭起義軍攻擊。
這樣不同尋常的興師動眾,引起了高宗李熙的驚慌,立找袁世凱討主意。
日本方給袁世凱的通知是大鳥圭介只帶二十名巡捕回任。
事情都已經(jīng)明了,袁世凱不出去核實,仍一味的相信大鳥圭介。回復(fù)李熙大鳥圭介不喜歡多事,只帶二十名巡捕,自無打仗之意。
六月六日,中國按事先約定,告知日本中國出兵朝鮮。
六月七日,日本答復(fù)中國,不承認朝鮮為中國屬邦。正式通知,日本軍隊已經(jīng)進入朝鮮。
然后威脅李熙,不能同意中國軍隊來朝鮮,以防擦槍走火,把朝鮮變成中日的戰(zhàn)場。
李熙驚恐萬分,連忙告知袁世凱。通知中方,清軍到達后不要上岸,也不要再增兵。
袁世凱不做理會,答復(fù)李熙“日本出兵,朝鮮應(yīng)當力加阻止。如無力阻止,中國也要調(diào)兵躡防。”中國沒有不出兵的道理,是不是進兵朝鮮?“惟視全匪存亡,不能因倭調(diào)兵遽停進”。
到了這個時候,袁世凱還對日本出兵朝鮮的嚴峻形勢缺乏應(yīng)有的重視。
六月八日,大批日軍隊開進朝鮮,袁世凱此時才看到大事不妙。
馬上致電李鴻章“倭來甚銳,似非有得,不肯遽去。”
但他還對日本存有最后的幻想,安慰李熙說日本出兵意在“與華爭體面,兵來非戰(zhàn),且勿驚極”,堅持認為“欲速退倭兵,唯有速圖剿匪”,這樣就可以使日本失去駐軍朝鮮的借口。
而此時,東學(xué)黨起義人員,已退出全州,日本人還在繼續(xù)開進朝鮮不止。
日本看到自己的目標已達成,軍事部署已近完成,正式和中國攤牌。告之中國,日本軍隊進入朝鮮與否,進入朝鮮多少人,中國無權(quán)干涉。
清為避免和日本發(fā)生沖突,提出兩國同時從朝鮮退兵,日本根本不理。
為了阻止日本繼續(xù)的進兵朝鮮,袁世凱敦促朝鮮與日本交涉,同時請各國公使出面干預(yù)。
大鳥圭介在各國公使的壓力下,不得不坐到談判桌前。
經(jīng)過談判,雙方約定不再增兵。大鳥圭介說一套做一套,繼續(xù)增兵不止。
而袁世凱卻信以為真,電告李鴻章不要增兵。
這樣一來,二國在朝鮮的兵力越發(fā)懸殊。
當東學(xué)黨起義已經(jīng)完全被鎮(zhèn)壓,清以朝鮮亂局已平定,要求中日按原約定同時撤兵,但日本根本不加理會。
袁世凱終于看出了日本的真正企圖,是想處心積慮的挑起中日沖突,把中國趕出朝鮮。這時才和李鴻章說實情,宣稱局勢有多嚴重,請求大舉增兵。
幸虧有這份電報,否則,袁世凱是會很麻煩的。別說是官位,弄不好腦袋都保不住。關(guān)于這一點,我們以后會知道的。
面對這樣的局面,李鴻章不會不知,出兵朝鮮已不是小打小鬧,而是和日本之間的一場大仗;甚至是二國的全面戰(zhàn)爭。這對于中國來說,有沒有能力?在不在李鴻章的權(quán)力范圍之內(nèi),先另當別論?最根本的是自己這邊還沒有任何準備呀!
也就是說,由于袁世凱地自以為是及其的虛假信息,機會已經(jīng)錯過了。
日本控制朝鮮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求李熙對外宣布朝鮮是完全獨立的國家,和任何國家都沒有所謂的宗藩之類的關(guān)系。
也就是把朝鮮問題和中國徹底脫勾,日本在朝鮮干什么?都與中國沒有關(guān)系。
李熙不知如何是好?找袁世凱商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