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創辦實業。
袁世凱的前任李鴻章是著名的洋務派,他在辦實業方面肯定是可以大書特書的,但和袁世凱比,恐怕就是小巫見大巫了。
講到袁世凱在直隸辦實業,首先應當是中國的第一條自造鐵路。
關于這一點,周醉天在他的書中是這樣寫的“詹天佑被譽為中國鐵路之父,小學課本里《詹天佑》的課文第一段是這么寫的'贊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最早是在他主持下修筑成功的。這是一條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
“我認為,說詹天佑是我國杰出的愛國工程師,說從北京到張家口這一段鐵路是完全由我國的工程技術人員設計施工的鐵路干線的說法是正確的,但是說京張鐵路最早是在他的主持下修筑成功的卻有待商榷。
“負責任地說,京張鐵路是中國人第一條自行設計自行施工建造的鐵路,詹天佑作為總工程師,負責設計施工等技術工作,功不可沒,但說他主持就不準確了。主持建造這條鐵路的,不是別人,正是袁世凱。”
京張鐵路,見證了中國鐵路事業的艱難,贊天佑在修這條鐵路時,可以說干了一件前無古人,后無來者的事。
火車經過青龍橋火車站時,不管青龍橋車站需不需要停都必須停下。因為到了那里后火車要往后倒一段路,才能繼續往前走。
沒有人認為在那個時候那里能修成鐵路,因為很難解決降低高差緩和坡度的問題,沒有足夠的空間可以展線。
但詹天佑解決了這個難題,就是走了個之字,也就是一進一退。
那時候,從青龍橋火車站下車走著去下一個車站,人走路比火車還先到。
當然,我們說的是那個時候的施工和技術能力,放到現在還是事嗎?修越齡隧道和特大橋就是了,只要肯花錢。
當然,要修一條鐵路,光有技術是不夠的。因為首先,修不修這條鐵路,這是權力說了算。還有更重要的事要辦,就是得有投資,那可是個大數。
修新線鐵路的人都知道,鐵路線上的一個石渣,比東北人喜歡吃的水餃都貴。
要修這段鐵路,這兩個問題肯定不是詹天佑可以解決的。
而時任直隸總督的袁世凱是可以解決那兩個問題的,事實上這兩個問題卻實是袁世凱解決的。
袁世凱辦的第二個實業當屬開辦銀元局、官銀號等金融事業。
一九零零年,北洋機器局造幣廠毀于同八國聯軍打仗的戰火中,因此天津銀根吃緊,物價波動,商業困難。
一九零二年袁世凱委任周學熙創辦銀元局。
鋳銀元,銅元,以銅元代替制錢,銀元代替銀兩,實行幣制改革。
其后又開辦官銀號,發行銀兩票、銅錢票。這些措施對于天津市場的資金周轉,對于方便貨幣的攜帶,都起到了積極作用。
袁世凱創辦實業的另一舉措是倡辦工業。一九零三年十月,他任用周學熙在天津成立直隸工藝總局,作為管理實業的官方機關。
工藝總局章程很明確,以提倡和發展工藝,以工業普興,人人有自立之技能為目的。
工藝總局成立后,先后興辦了工藝學堂(后改名高等工業學堂)、勸工陳列所、教育品制造所、實習工場、勸業鐵工廠、種植園、官紙廠等。成立工商研究所,舉辦儀器講演會、工商演說會。
工業學堂主要是培養工業人才,設化學、機器、化學制造、繪圖等學科,由英、日等外國教員授課。
勸工陳列所主要是把本省、外省和外國的產品,分類陳列展覽。將本地產品同國外同類產品相比較,研究工藝、成本、銷路、運費和包裝等問題,隨時講解、實驗,進行現場開導。
現場進行化學物品和礦產實驗,推廣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