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機大臣林紹年,福州人,清同冶十三年一八七四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光緒十四年一八八八改任御史,以極諫慈禧動用海軍經費修頤和園,名噪四海。
是清末時期一位比較有清譽的官員,曾任滇、黔、桂、豫四省巡撫,軍機大臣等,也兼署過云貴總督。
林紹年任巡撫和軍機大臣時,正是清末新政時期。林紹年對新政持比較積極的態度,他是第一個在上奏中明確提出君主立憲的地方督撫,也積極支持了轄區內的國會請愿運動。t開官智aquot,先后開辦了廣西政法講習所和河南法政學堂。
他為人“勁直”,是清廉派的又一干將。在收到惲毓鼎參奏瞿鴻禨的奏章后,慈禧不經核實就將瞿鴻禨開缺,林紹年曾當庭質問慈禧,逼得慈禧不得不走形式派人查證。
岑春煊被摒出京門時,袁世凱和奕劻就想把他連帶逐出軍機,授林紹年度支部右侍郎職。瞿鴻禨聞訊后急忙補救,說服慈禧令林紹年仍值軍機。岑春煊罷官,林紹年完全失卻奧援,加上此前林紹年因反對開缺瞿鴻禨觸怒慈禧,同日也被趕出軍機,就任河南巡撫。
這樣,攪動朝政的丁未政潮,從面上看,就以袁世凱和奕劻這一方大獲全勝而收官。
丁未政潮,歷時不過三月有余,但政地滄桑,倏忽轉換。北洋清流兩大集團都動員最大力量作殊死搏斗,使得朝事變化,一波三折,多有出人意料的變局。
丁未政潮的實質,是清統治集團內部兩大對立派別爭權奪利的斗爭。但這兩派之間仍有優劣高下之別,兩相比較,清廉派廉潔,北洋派污穢,判然可分。
清朝自立國以來,一直有腐敗和清廉兩種力量的相峙抗爭,使得腐敗力量不能為所欲為。但以丁未為終點,清朝權力階層中的清廉之士再也不能構成派勢,控制朝政的各集團派別競相腐敗,無一堪言。晚清政局江河日下,愈發不可收拾。
但是,官場上的惡斗其實是很少有勝利者的。所謂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把翟鴻穖和苓春煊這兩個口碑很好的人開缺之后,慈禧是不是意識到了什么,有沒有后悔過,沒有人知道。
而慈禧這樣的人,不管做錯了什么,她都是不會承認,也是不會糾正的。
但有一點可以確定,她對袁世凱的戒心是越來越重了。
翟鴻穖和苓春煊的遭遇,引起了很多官員的不平,為他們鳴寃叫屈者層出不窮。
八月十五日,湖北按察使梁鼎芬又上折參劾奕劻貪污受賄,用語極幽默諷刺,其附片則主要對準了袁世凱。
他說,袁世凱的黨羽和心腹,之所以能夠進入軍機處和當上總督、巡撫、侍郎等要職,皆由于“袁世凱言之,慶王行之”。袁世凱“自握北洋大臣,直隸總督重權,又使其黨在奉天、吉林皆有兵權、財權”,思之令人寒心。且“其人權謀邁眾,城府阻深,能陷人,又能用人”,完全是漢末曹操,晉末劉裕之流的人物。今“乃令狼抗朝列,虎步京師,臣實憂之”。痛心疾首地提醒朝廷,對袁世凱和奕劻的結黨營私加倍警惕。
這個奏折雖然沒有實質性的內容,多是發表議論和感慨。但慈禧把此折留下,看了好幾次,很顯然,說到了她的心里。
不出十天,御史成昌又上封奏,指出袁世凱的門生,故吏布滿天下,甚非國家之福。一個接一個的彈劾和警告,慈禧覺得不能置之不理了。
但是,袁世凱的勢力和能量,慈禧不能不有所忌憚。處罰袁世凱沒有說服眾人的東西,慈禧決定先剝奪袁世凱的實權。
一九零七年八月二十四日,清廷電召袁世凱入京陛見。
三十日,袁世凱進京,慈禧太后賞假,賜食。
九月四日即下旨免去袁世凱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職務,調任為外務部尚書兼軍機大臣。
同日被任命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