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先生在歡宴席上的答詞接著言道:“昔南非洲有某二共和國,以無兵力,卒至被人吞并。可見共和國家,無兵力亦不足救亡。今幸有袁總統善于練兵,以中國之力,練兵數百萬,保全我五大族領土云云。”
孫中山說完,再一次舉杯高呼:袁大總統萬歲!中華民國萬歲!五大民族萬歲!
在孫.中.山高呼袁大總統萬歲時,袁世凱站起高呼:中山先生萬歲!中華民國萬歲!五大民族萬歲!
會議的氣氛十分的友好、熱烈,那場面讓與會人員深受鼓舞。
在原本革命黨人激烈反對的張振武方維被害事件上,孫.中.山也逐漸對袁世凱持同情理解的態度。
談及此事時,他說:“據我觀之,張、方不可謂無罪。但在鄂都督(指黎元洪)似當就地捕拿,誅之于武昌,即不生此問題。假手于中央,未免自無肩膀。”
似乎張、方二人是該殺的,或者說如果張、方二人有罪當誅,黎元洪“似當就地捕拿,誅之于武昌”,這也就是暗指黎元洪借刀殺人,自己缺乏擔責的精神,此事不能怨袁世凱。
于是,引起人們強烈義憤、極大憤慨的“張振武案”,就這樣不了了之了。
在軍民分治問題上,孫.中.山認為實現軍民分治,就是要“軍權收歸中央,都督可由中央任命。其他交通、財政、外交、司法,皆為中央獨占之大權”。這正是袁世凱最想聽,最想辦到的事,理所當然得到袁世凱的高度認同。
因為當時跟袁世凱分庭抗禮的主要是南方幾個革命黨人做都督的省份。加強中央集權在當時的環境下,無非就是加強袁的個人統治。
在政黨問題上,孫.中.山力促袁世凱加入國民黨。但袁世凱認為,加入任何一個黨派必然會引起其他黨派的不滿,作為總統要取超然地位,故而不參加任何政黨。實際上,袁世凱也就要凌駕于任何一個黨派之上。因為在袁看來,政黨政治歸根結底仍然只是政治工具,任何一個政黨都要服從其統治,而不是他要服從某個政黨的管轄。
由于此時國.務.總.理陸征祥已經請辭,袁世凱又請孫中山一起商定下一屆內閣總理人選的問題。主要在沈秉堃和趙秉鈞二人中擇一。當然,他最理想的人選是趙秉鈞。
不知中.山先生是不是知道了袁世凱心中的想法而投其所好,反正是主動提出:“沈無毅力,政治經驗遠不如趙,萬一再為短命內閣,于國民名譽及選舉甚有關系。”
這一下又中了袁世凱下懷,既然得到了孫中山的支持,提名趙秉鈞就顯得更加理所當然了。
在修筑鐵路的問題上,孫中山認為,修筑鐵路的經費不能以**名義向外國**借款,而是以有**授權的公司名義向外國資本家借款,這樣可以避免主權喪失。資金、人才、技術,都可以大膽從西方引進。孫中山進京后大力宣揚的“二十萬里鐵路”計劃得到了袁世凱的大力贊許和支持。
九月十一日,袁世凱發布大總統令,正式任命孫中山為“籌劃全國鐵路全權”。負責組建全國鐵路總公司,規劃、修筑全國鐵路。公司內部的用人之權,**一律不加干涉,且每月從中央**撥款三萬元供其作為經費。條件極其優厚,袁世凱擺出的姿態是對中山先生絕對的信任,完全的放手。中山先生的薪金也高得驚人,把個人的事辦好,這是袁世凱的拿手好戲。
可以說,在這么多天的討論中,孫袁二人就各重大問題幾乎都達成了一致。
黃興接到孫中山的電報后于九月六日乘坐“銘新”輪由上海北上,于十一日抵達北京。黃興抵達北京后,也受到了與孫中山一樣的盛大歡迎和熱情款待。在黃興抵達前夕,袁世凱發布大總統令,授予黃興陸軍上將軍銜。
黃興抵達北京后,顯然對袁世凱的熱情接待也特別滿意。不過,那個時候,國民黨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