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天。一年又一年,人們在一個很有限的范圍內,日出而做,日落而歸,什么都沒改變,這便成了絕大多數人的生活。
但是,也有少數的人,或者是因為生活所迫,或者主動去尋找機會,他們不甘心,不安于現狀,而是尋求改變;黎元洪的父親黎朝陽就是這樣的人。
不是所有的人想改變就能改變,確切的說,多數的尋求改變之人的最后的結果,恐怕是到處碰壁并被撞得頭破血流。
黎元洪的父親應該是這些人中的幸運兒,無論如何,他改變了他和家人的生活。更幸運的是黎元洪,比起那些在一起長大的玩伴們,他因為有黎朝陽這樣的父親,于是有了他自己的不同人生,全新的人生。
是的,并不是所有想尋求改變的人,就一定能改變,但是,如果不去尋求,是肯定不會改變的。
黎元洪能有后來的精彩人生,他首先應當幸運自己有一個不安分的父親。
從湖北到天津,路途遙遙,那個時候還沒有鐵路,也沒有別的交通工具。除了過河坐船外,有錢的人是靠畜力,沒錢的人只能是靠自己的一雙腿。黎元洪這樣的人家,當然是靠開步走了。
這一路至少要走四十多天。每天天一放亮就出發,晚上天黑才能停下。一般就是在沿途的小店過夜,旅途是很辛苦的,很遭罪的。
但是,每天都能見到一個新地方,見不同的人,聽不同的口音。一路上,有高山,小丘、樹林、溪水、田地相伴,有時還能看到奇花異草,珍禽異獸。這對于黎元洪也是很美好的。是一次歷練,一次洗禮,一直留在了他的記憶深處。
他后來常和他的孩子們,講這一路上的見聞,講他在這一路上自己的經歷,從來都做為很自豪的事。
北塘是中國現代練兵的始祖,奕?一八六六年開始,在這里請外國教練,使用洋槍洋炮練兵,比袁世凱小站練兵要早整整三十一年。
北塘自明朝初年隨成祖朱棣移民形成村落,至今已有六百多年的歷史。北塘依河臨海,自古兼得魚鹽漕運之利,富庶一方。
北塘也是明清海防重鎮,皇都衛城,見證了明清兩朝的帝國興衰。明嘉靖在北塘修筑東西兩座炮臺,史稱“北塘雙壘”。和平時期,北塘炮臺便成為登臨攬勝、憑壘觀潮的好去處。
一九零零年六月八國聯軍攻陷大沽炮臺,而距大沽炮臺三十里的北塘炮臺也已經被列強包圍,北塘軍民最終堅持奮戰三個月,是八國聯軍攻陷的最后一個軍事設施。一九零零年后,北塘炮臺被徹底拆除。但北塘愛國軍民反抗侵略的英勇表現可謂氣壯山河,青史留名。北塘被史學家評價“一個北塘鎮,半部晚清史”。
北塘自古人杰地靈,著名的宗教名人倓虛法師,清御史陳鴻翊,帝師高賡恩等均出自北塘。當然,自從黎元洪當了大總統后,北塘的名片又加了一張,——中華民國大總統黎元洪,從這里走出。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北塘的秋色宛如畫卷,登上重修后的雙壘炮臺,體會“長風萬里送秋雁,對此可以酣高樓”的淋漓,秋風的感覺,每一縷都是那么不同 。河水滿溢著秋潮,漲落間淘盡了多少英雄豪杰。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夜幕下的北塘,悠遠而靜謐。皓月當空,群星璀璨,美不勝收的天海更讓人流連忘返。
在闌珊的夜晚,古鎮中小橋流水潺潺,斑駁的古炮臺在朦朧的月光下顯得格外的莊.嚴、肅穆。伴著清涼的夜風,輕輕地吸一口氣,似乎有淡淡的花香,沁人心脾,身心也是最愜意的。
秋是北塘最美的季節。
但是,黎元洪最初到這里時,北塘還只是個荒涼的小鎮,居民多以捕魚嗮鹽為生。但因其毗鄰天津,而天津此時正處于浴火重生之際。
洋務派的代表人物李鴻章此時正署理直隸兼任北洋大臣,他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