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世凱稱帝時,湖北和奉天都鬧出將帥不和的糾紛。在湖北將軍任上的段芝貴,號稱袁世凱的干殿下。為了把他和同為北洋系另一位名人段祺瑞相區別,人稱小段。小段依仗和袁的特殊關系,誰都不放在眼里。在湖北,小段的口碑也很差。而會辦軍務的王占元,打心眼里看不上這個小段,想盡辦法排擠小段。
王占元(1861年2月20日—1934年9月15日),山東省館陶縣今河北省邯鄲市館陶縣南館陶鎮人。原名德賢,字子春。
出生于一個貧寒的農民家庭,父親死得早,和母親相依為命。由于時局艱難,家貧如洗,經常受人白眼。后來母親餓死,自己流落邯鄲當店員。因其在兄弟姐妹中最小行七故名,人稱王七。
王占元十八歲時,因生活所迫投入淮軍劉銘傳部當兵,掌管大旗。一八八五年八月,被保送入北洋武備學堂第一期學習。一八九零年二月畢業,投入宋慶的毅軍。一八九四年七月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王占元與張懷芝、曹錕等人參加了鴨綠江戰役。
一八九五年(清光緒二十一年)十二月,王占元隨袁世凱在天津小站練兵,開始被委任為新建陸軍工程營隊官、第二營后隊領官,此后便一路高升。
段芝貴和王占元水火不容,又都是袁世凱的嫡系。
奉天的矛盾是發生在奉天將軍張錫鑾和張作霖及馮德麟之間。張錫鑾是奉天將軍,張作霖是廿七師師長,馮德麟是廿八師師長,都是奉天的實力派。
張錫鑾(1843年—1922年),字金波,又作金坡、金頗、今頗,浙江錢塘(今杭州)人,生于成都。父親是駐防四川的一個舊軍官。
幼時就在其父督導下習武,頗得家傳。早年隨軍習武,騎術和槍法都很精絕,且“智謀膽略,學識兼備”,二十歲前即為監生。
一八六三年張錫鑾在武昌從軍。一八六四年入湘軍鮑超部霆字營辦理營務。
一八七五年隨熱河都統崇實入東北,為錦州鳳凰廳候補道。因佂討馬賊有功,一八七七年(光緒三年),奉天省委任張錫鑾為通化設治委員,丈量荒地,勘定城基,籌劃通化建縣事宜。
一八七九年實授通化縣知事職,因為政口碑不錯,一八八四年張錫鑾離通化知縣任時,當地民眾為表心意,送其勒政碑。后改任錦縣知縣、錦州鳳凰廳同知。
一八九四年八月中日甲午戰事起。十月底日軍越鴨綠江入侵中國,連陷安東、九連城,鳳凰城,不久又陷岫巖、寬甸等東邊道諸城鎮,原奉天東邊道宜麟以失地被革職。
十一月張錫鑾授為署東邊兵備道,時鳳凰城既陷,張錫鑾率定邊軍移屯通化,募新汰舊,得七營,軍氣復振。
一八九五年二月二十六日,張錫鑾督率各營聯合鄉團,軍分三路進攻寬甸。東路由營官林長青率領之定邊軍左營遇敵于寬甸西南,雙方激戰。日軍不支東潰,又為鄉團所阻,乃奔入寬甸南門,會合城內日軍,出西門擬包抄清軍后路。適營官岳元福率西路軍至,迎頭奮擊,日軍死傷甚眾,向罄兒嶺逃遁。張錫鑾遂乘勝收復寬甸縣城,盤踞長甸日軍聞訊亦棄城遁。
三月一日清軍又將長甸收復,五日據香爐溝之日軍也退守金廠,九日張錫鑾督軍進攻金廠、長岡。三月十一日張錫鑾軍與日軍在紅銅溝南展開激戰,擊斃日軍多人,十四日夜日軍放棄金廠潛渡璦河,退回九連城。 戰后,日方將東邊道諸城始與遼東各縣邑同時交還,張錫鑾任奉天東邊道兼東邊稅務處監督。
一八九七年張錫鑾被黑龍江將軍伊克堂阿以稅務舞弊事件參奏免官。一九零三年,張錫鑾復任奉天東邊道兼東邊稅務處監督、中軍各營統領、巡警總辦、全營翼長等職。一九零六年后,張錫鑾先后人埠局總辦、滿升署度支司、奉天營務處總辦等職。那時候關外的綠林馬賊(紅胡子)橫行,張錫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