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勛,字少軒,江西省奉新縣羅塘鄉赤田村人,一八五四年十月月二十五日出生。
張勛很小的時候就父母雙亡,爺爺也在他六歲的時候被太平軍殺死。從此孤苦無依。后來被一個退休官員收留,二十歲被推薦進入清軍。
一八八三年,在中法戰爭中,張勛雖然沒有立下什么戰功,但是陣前不慌不亂,聽從指揮,被湖南巡撫潘鼎新賞識;認為他是一個勇敢的人,遂升他為六品管帶。
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中,張勛再一次“勇”了起來。在東北率一千騎兵與日軍死戰,激戰三天后終于成功擊退日軍,聲名鵲起。后來受袁世凱賞識,進入北洋軍事集團任營長。
張勛還是個講“義氣”和愛兵之人,這讓很多人追隨于他。中法戰爭的時候,張勛立了戰功,廣西提督蘇元春賞了他兩壇好酒。第二天,手底下士兵在小溪里洗澡,發現溪水酒香四溢,原來張勛讓人將兩壇好酒倒入溪水中,讓手下都在酒香中洗個舒服澡。
甲午戰爭的時候,一名士兵受了傷,張勛立馬掏出皇上御賜的鼻煙壺,將里面的名貴藥材敷在士兵傷口上。
周圍人急忙制止“這鼻煙壺可是皇上御賜??!”
張勛怒罵“人命關天,救人要緊!管他什么御賜!”
那名士兵大為感動,掙扎著又要返回前線。
因為張勛對手底下士兵非常好,甚至出現父子同兵的情況。(當然,由于太過縱容,致使張勛所部的軍紀太差,時常發生燒殺搶掠老百姓的情況)
不僅對軍隊,張勛對老家也非常好。赤田村的老鄉,張勛每家送一座大瓦房。在北京求學的江西籍學子,張勛都會給予獎學金。江西省第一任省長邵式平、共產黨的方志敏、張國燾、許德衍等都受到過張勛的資助。而當年收留他的許家,張勛也予厚待。
他也特講哥們義氣。張勛進入袁世凱的北洋系時,并不是北洋武備學堂出身,所以相對段祺瑞那批核心圈子來說,不是嫡系。但因為人講義氣、豪爽,對北洋系的兄弟揮金如土,又年長幾歲,所以那批北洋將領都稱張勛為“大老哥”。
除了重情和哥們義氣,封建道德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忠”了,而張勛身上最不缺的就是忠了??梢哉f一個忠字,影響了張勛一生。
因為所謂的忠,雖屬于過了時的舊東西,但如果是忠于民主,忠于共和,盡管對民主和共和的真諦一無所知,但這個“忠”畢竟能指導他做正確的事??上?,他忠于的是一個腐朽、沒落的王朝,這也就使他注定走上了不歸路。
前邊提到過,一九零零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城的時候,山東巡撫任上的袁世凱參加“東南互保”,張勛曾多次和袁世凱請戰前去勤王。慈禧帶著光緒出逃返回京城時,迎接他們回京的,就是袁世凱指派的張勛。
當時張勛還只是個團長,能有機會服侍當今圣上和太后,那是何等榮光!回京的這一路上,張勛鞍前馬后,晚上親自為慈禧站崗。
患難見真情,慈禧明白這樣的忠勇的人,非常稀缺,于是慈禧對張勛各種獎賞,御賜不斷。一九零一年他被調北京,任宿衛端門御前護衛,多次擔任慈禧太后、光緒帝的扈從。一九零八年,光緒慈禧相繼歸西,據說張勛哭的眼睛都流出了血。
一九一一年,辛亥革命前夕,張勛被任命為江南提督。雖然這個時候的提督無法與幾十年前的提督同日而言,但對于孤兒出生的張勛來說,那是無上的榮耀。武昌起義后,在各路北洋軍閥都順水推舟的宣布放棄抵抗,支持革命的時候。張勛率眾死守南京,維護給他一生榮耀的恩主清王朝。面對氣勢如虹的革命軍,死扛一個月,“南京戰役”成為辛亥革命中最慘烈的戰役之一 。
在這次徐州會議召開時,外間盛傳是討論復辟,因此全國大嘩。張勛覺得時機還不成熟,便于六月十日給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