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拜為把兄弟。
陳在馬盛治部時,因進攻游勇有功,不數年間升至管帶。
一九○四年,陸榮廷升任統領,陳炳焜任職于陸的營務處,成為陸的副手,這是他在陸榮廷部下任職的開始。陸榮廷對陳極為信任,一切大計,均與之商量決定。
一九零七年十二月二日,孫中山親自領導和發動鎮南關起義。陳炳焜所部副中營前哨李哨長和駐守鎮北炮臺的士兵起而響應,革命黨人占領了右輔山三座炮臺。孫中山親臨炮臺指揮作戰。清政府大為震驚,嚴電陸榮廷等限期收復。
陸責成陳炳焜戴罪立功,陳率部猛攻右輔山。革命黨人退出炮臺,鎮南關起義失敗。清政府“論功行賞”“守備陳炳焜以游擊盡先補用”。
一九零八年春,清政府在龍州開辦廣西陸軍講武堂和學兵營,陸榮廷保送陳炳焜進講武堂受訓并兼任學兵營的督隊官。陳在講武堂與受訓軍官交游,拉攏他們擁護陸榮廷,對學兵營的訓練也極為認真,這對于擴大陸榮廷的個人勢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陳在講武堂畢業后,被陸保薦為龍州新軍第二標標統。
一九一一年武昌起義爆發,十一月七日廣西宣布獨立,沈秉堃為廣西都督,王芝祥、陸榮廷為副都督。不久,沈秉堃辭職,陳炳焜急電桂林,擁陸榮廷為都督,省議會乃選陸繼任。陸即派陳率領龍州新軍第二標的第二、第三兩營開赴桂林駐守,委任陳為都督府軍政司司長。一九一三年,陸榮廷改編全省軍隊,編成陸軍兩個師、一個混成旅和六個巡防隊。
陳炳焜任駐守桂林的陸軍第一師師長。
一九一六年三月十五日,陸榮廷與陳炳焜等聯名通電,參加討袁護國。其后,陸率軍入粵,陳則坐鎮南寧。袁死后,黎元洪繼任大總統,委任陸為廣東督軍,陳為廣西督軍。
一九一七年春,陸榮廷升任兩廣巡閱使,提名陳炳焜為廣東督軍。
護法的軍政府是設在廣州的黃埔公園。當時南來的國會議員可分為三大系列;
(一)政學系
政學系自稱為舊國民黨系的穩健派,其領袖李根源是擁護岑春煊的。岑和陸榮廷有部屬關系,而岑、陸又和李根源有護國時期在肇慶軍務院的關系,云南唐繼堯亦因這種關系而有瓜葛,因此政學系在云南和廣西占有人和之利。
政學系內分為兩派,一派是南關五十號,由楊永泰出資組織,為民主政學系之一部分,約有三十余議員,擁岑春煊為領袖,重要人物有章士釗、冷遹、張耀曾、谷鐘秀、楊永泰、徐傅霖、李肇甫、文群、孫光庭等。
一派是石行會館系,約占七十余議席,兩派主張完全一致,在南方稱為主和派,與民友社的主戰派對立。政學系人數雖不多,但能量很大。
(二)益友系
益友系就是益友社,為舊國民黨系嫡派中的溫和派,主張采進步的唯民的傾向,態度溫和,是政學系和民友社中間的調和人,也是非常國會中的多數黨,議席近三百余人。以吳景濂、褚輔成、王正廷等為領袖。這三人中吳為眾院議長,褚為副議長,王為參議院副議長。
三)民友系
民友系就是民友社,是舊國民黨中的急進派,在國會中為強硬派,故有主戰派之稱。其組成部分有同盟會嫡派,以林森、謝持、馬君武、丁象謙、居正、田桐等為中堅。韜園俱樂部以孫洪伊為首。還有為共和派。
其他還有新俱樂部系,系新補兩院議員的集團,在非常國會中議席近二百人。其政治理念雖各有千秋,但大多數和益友社系較接近。著名人物有張知本、何陶、尹成福、劉云昭、趙中鵠、孔昭成。
此外還有蒙古議員俱樂部、文社、廣東議員俱樂部、廣西議員俱樂部、云南議員俱樂部等小政團。
原來國會議員南來參加護法的只有一百余人,召集正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