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軍為掩護部隊后撤,以一部兵力扼守要地黃土嶺。
四月二十五日,湘粵軍與扼守黃土嶺之敵展開激戰。趙恒惕命劉建藩部攻敵左翼,湘軍第一師第二旅和馬濟粵軍一部攻敵右翼。
同時,逼近醴陵的第一師第一旅也舉旗南下,回擊黃土嶺。
二十七日,湘粵軍發起總攻,據守黃土嶺之張宗昌第六旅及李傳業安武軍拼死抵抗。趙恒惕親臨督戰,指揮湘軍從正面連續突擊。
北軍終于不支,遂放棄黃土嶺,分別逃向萍鄉、瀏陽和株洲。
湘軍乘勢猛追,連克醴陵、株洲,前鋒距長沙省城僅數十里。
經此一戰,北軍左路軍幾乎全軍覆沒,施從濱師僅剩七百余人,張宗昌混成旅僅剩兩營,李傳業安武軍也死傷過半,損失槍炮子彈不計其數。
張懷芝只身逃回漢口,向攻湘軍總司令曹錕訴說因張敬堯不出兵救援,致遭失敗,為自己開脫。
湘軍反擊獲勝后,劉建藩率部直撲株洲。在龍頭鋪遭北軍伏擊,指揮隊伍登山作戰,過徐家橋時,人擁橋斷,劉建藩不幸墜河殉難,時年三十一歲。
護法軍政府為紀念他的功勛,追贈他為陸軍中將,后國葬于長沙岳麓山,墓門題有四個大字一一護國元勛。
張敬堯聞左翼兵敗,一面急調進攻寶慶之田樹勛旅退保長沙,一面令正在寧鄉“清鄉”的李奎元第十一師和奉軍一部前往株洲阻擊湘軍。同時,令已于四月二十一日攻占衡陽的吳佩孚部向江東攻擊,威脅湘東護法軍之后路。
這時,湘軍因遽失勇將,又有腹背受敵之虞,趙恒惕遂下令放棄株洲、醴陵,留李仲麟部在茶陵擔任警戒,主力撤往酃縣和永興。
北軍乘勢逼進,田樹勛旅再次攻陷寶慶,吳佩孚部連陷安仁、攸縣及耒陽。至此,湖南大部又為北軍所占。護法聯軍全部退守湘桂邊界地區。
湘東反擊戰是護法戰爭中一次最出色的作戰。湘軍將領在岳陽失守,桂軍南撤,北軍氣勢逼人的情況下,不畏強敵。決心聯合粵軍,堅持實行反擊作戰,并能冷靜地分析敵情,決定集中兵力,打敵比較薄弱之一路,這一決策無疑是正確的。
此外,在戰法上,汲取了前次作戰失利的教訓,由單純防御改為主動進攻。在統一指揮下,對正在運動之敵實施多路突擊,攻其不備,出奇制勝。首戰獲捷后,又乘勝追擊,不給敵人以喘息時機,從而取得了殲敵萬人的重大勝利,其戰斗精神和指揮藝術都是值得肯定的。
張懷芝很可笑,在湘東大敗后,他便張皇失措地由萍鄉退往樟樹鎮,又由樟樹鎮退到漢口。他宣稱舊病復發,又稱山東地方土匪猖獗,必需趕回去。他打電報給段,保舉徐樹錚率領奉軍接防湘東,出任第二路司令。徐樹錚志不在前線,堅決不就。他又保舉張敬堯或是陳光遠,甚至由曹錕一人身兼一二兩路司令。
他的求去有兩個原因,第一是在前線打仗沒有把握,第二是怕他的老窠被別人搶去。因為他離開山東后,便由第五師師長張樹元護理山東督軍。北洋系的慣例是護理就能扶正,張樹元自然不愿意張懷芝再回任。
本想通過征湘給自己賺些資本,沒想到仗打得不好,損兵折將,弄不好得不償失,把老本賠掉。張懷芝此刻是身在前線心在山東,恨不得立刻插翅回魯。
段祺瑞覺得在這個時候前線易帥很沒有面子,同時也找不出適當的人來接替第二路司令。
段當然知道張懷芝急于回魯的想法,便以國務院名義給出一個鄭重承諾“魯督決不易人”。同時保證如果第二路兵力不敷時,可以繼續派兵增援,要求張立即由漢口前往江西主持軍事。
湘東反擊戰的勝利對湖南的整個戰局意義重大。自從湘東一戰之后,北軍不敢深入,南軍也不敢反攻,湖南戰場上突然由熱戰相對平靜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