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復初率部左沖右殺,奪路而逃,后只身逃往長沙。陳部朱澤黃旅退保津市。田、周聯合林德軒、胡瑛等部,乘勝追擊,于六日克復臨澧。
五月十五日,田應詔、周則范致電馮國璋,主動要求“休兵息戰”,劃地自守。
此時,抵達津市的第十六混成旅旅長馮玉祥,也致函田、周,希望湘西各軍停止進攻,讓出常德、桃源,作為南北兩軍緩沖之地。
湘西軍隊已無心再戰,同意與馮妥協。五月下旬,田、周率部撤出臨澧、常德。馮玉祥旅進入常、澧后,也不再向南進攻。李奎元十一師則于六月中旬乘機占領了益陽、漢壽。
北軍在第二次攻湘作戰中,共投入兵力約十萬人,并起用吳佩孚為主戰場指揮,取得了明顯戰果。盡管北軍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但終于占領了湘省大部地區,基本上實現了預定計劃。
護法聯軍之所以遭到失敗,一是由于戰前頓兵乞和,內部矛盾加劇,部隊士氣下降;二是缺乏戰略協同,先是不與湖北靖國軍配合作戰,后又不與湘西護法軍密切協同;三是在岳陽、平江防御戰中,實行單純防御。后來雖然取得了湘東反擊戰和湘西伏擊戰的局部勝利,但未能從根本上扭轉頹勢,不得不退守湘桂邊界地區。
幸好北軍主將吳佩孚在攻占衡陽后,以部隊久戰力疲為借口,頓兵不前。并在耒陽與湘軍師長趙恒惕秘密談判,約定從六月十五日起,雙方于寶慶至茶陵一線停止交火,才使護法聯軍有了喘息的機會。
吳佩孚的自動停戰,打亂了段祺瑞的進攻部署,加劇了直皖系間的矛盾。
漢口軍事會議結束后,曹錕、張懷芝、倪嗣沖于四月二十六日聯合電請政府迅速召集新國會。
北京國務院于五月四日通電,否認要以臨時參議院代行國會的一切職權。這顯然是想讓南方的護法,失去正當性。
段在南巡期間,全國掀起了反對中日密約的浪潮。
原來段在任參戰督辦時,以參戰為名和日本洽商借款,名義上是編練參戰軍,實際是拿日本借款進行個人建軍工作,并以一部分作為征南戰費和籌備新國會之用。這些交涉不要說馮國璋不知道,連北京外交部也不知道。
一戰以前,帝國主義的秘密外交使中國受害甚深。一戰期間,日本出兵山東并對華提出“二十一條”要求,雙方交涉后,于一九一五年五月秘密簽訂“民四條約”,日本取得戰后繼承德國在山東權益的法律依據。
袁世凱帝制失敗身亡后,日本對華大舉借款,獲得諸多經濟利益。這期間中日訂立的條約、合同及換文等,尤其是與山東問題有關各件,由于未經國會批準也未公布,中國一般稱為“中日密約”。對于國人來說,談及“中日密約”是很敏感的。
“中日密約”問題與當時國際政治及國內派系斗爭牽連糾纏,許多外交機密及幕后糾葛鮮為人知,當時報章宣傳或捕風捉影,或有心扭曲遮掩,把問題搞得更加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