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會問題提交各省議會聯席會議解決。
但是,北軍已經向湘北進攻,譚延闿只好掃興地回到上海。
當北軍進攻湖南的同時,段內閣命令江西督軍陳光遠、福建督軍李厚基開辟兩個戰場進攻廣東。陳光遠雖是主和派,可是大勢所趨,也不得不追隨主戰派出兵。江蘇督軍李純,也派第十九師師長楊春普率部開到江西。
奪取廣東,是段祺瑞“武力統一”戰略中最根本的任務。段政府認為“欲謀統一,必先收粵,粵不下,湘不安,戰局不了,國是不定”。
在一九一七年九月傅良佐帶北軍入湘時,北京政府就同時指令閩、贛、浙省軍隊和瓊州龍濟光部,對粵同時并舉,協力進攻,以策應湘省作戰。
其攻粵部署是龍軍直取欽(州)、廉(州)、高(州)、雷(州)地區,東圖廣州,并切斷粵桂通路。
福建派兩混成旅沿汀江入粵,進占嘉應州(治今梅州市)、惠州(今惠州市)地區,西攻廣州。
江西派一混成旅逾大庾嶺,入韶州(治今韶關市)地區,南攻廣州,形成三面夾擊之勢。
前邊提到過。十月月二十三日,北洋系收買廣東潮梅鎮守使莫擎宇,宣告“對省獨立”。與廣東省政府脫離關系,直接聽命于北京政府,并立即派兵攻打惠州。
莫擎宇發難興兵,為段祺瑞大舉圖粵制造了契機。
十月二十四日,閩督李厚基在段政府授意下通電支持莫擎宇,并令汀漳鎮守使兼北洋第十四混成旅旅長臧致平率兵十營進援。
此后不久,龍濟光也由瓊州出兵,抄襲粵省側背。于是,段系軍隊攻粵之戰全面展開。
前邊也曾提到,一九一七年十一月十日,陸榮廷在梧州召開軍事會議,討論粵省守防作戰計劃。會議推舉陸榮廷為兩廣巡閱使兼廣東督軍。陸自稱“年老多脖”,派其親信、原廣惠鎮守使莫榮新代理廣東督軍。
莫榮新上任后,鑒于莫擎宇盤踞潮汕,李厚基出兵援潮,在陸榮廷的授意下,決定在進剿莫擎宇部之同時,實施大規模攻閩作戰,以策應湘省軍事。
十一月二十七日,由程璧光出面,召集滇軍總司令李烈鈞、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督軍署參謀長郭椿森以及胡漢民、汪精衛等,在廣州海珠開軍事會議,商訂攻閩方略。
決定成立“征閩海陸聯合軍”,以程璧光為總司令,指揮海軍、滇軍、粵軍三支部隊,分五路攻閩。兵力包括駐粵海軍全部,陳炯明之粵軍二十營,駐粵滇軍全部,和粵省地方軍八營,桂軍一支隊。
具體部署是以陳炯明部二十營進攻漳州,為第一路。
李烈鈞統率滇軍兩個師進攻汀州(今長汀),為第二路。
沈鴻英率“平潮軍”十二營進攻上杭,為第三路。
劉志陸率“平潮軍”十五營進攻詔安,為第四路。
程璧光率海軍艦隊襲擊福州,為第五路。
計劃確定不久,得悉龍濟光于十二月十一日由瓊州出兵攻粵,遂重新調整部署由攻閩粵軍總司令陳炯明繼續率所部進攻閩省;以駐粵滇軍第六軍軍長方聲濤為征閩靖國軍總指揮,率所部第八旅(旅長伍毓瑞)、第九旅(旅長夏述唐)進駐潮、汕,策應陳炯明部作戰;以李烈鈞為討龍軍總指揮,率沈鴻英、林虎兩支部隊赴粵東南抵御龍濟光部;海軍則全部參加討龍作戰。
陳炯明于一九一七年十二月八日就任攻閩粵軍總司令職后,便著手進行作戰準備。
由于原二十營粵軍裝備低劣,每營僅有槍二三百支,莫榮新又從中掣肘,除撥少量開拔費外,餉彈方面概不負責。
陳炯明等深感實力單薄,出兵困難,在征得孫中山同意后,施行一項擴充實力的方案一面向地方士紳借槍,一面向海外革命人士募捐餉款。
其中規定,能募到人槍二百者為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