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右任就任陜西靖國軍總司令后,以張鈁為副司令,井勿幕為總指揮,下轄郭堅、樊鐘秀、曹世瑛、胡景翼、高峻、盧占魁等六路。
十月中旬靖國軍誓師討陳,先渡渭水。渭南守將姜宏謀與胡景翼原有私交,即開城迎降,胡單騎入城接洽收編,不料是詐降,當場將胡扣留,并解往西安。
陳樹藩不殺胡,要脅胡寫信給他的部下投降。胡也答應寫信,但他在信中使用暗號,表示自己決不投降陳樹藩,于是胡的部下便推舉支隊長岳維峻代理司令。陳樹藩派員赴胡部招撫,又派第三旅旅長李天佐到板橋,均被靖國軍擊斃。
民國七年十一月下旬,靖國軍總指揮井勿幕,去葉荃軍會商共同作戰方略,歸途經鳳翔到興平防地。陳樹藩指使民軍內奸李棟材偽造郭堅的函件,邀井到興平南仁村開會。井大意上當,于十一月二十一日前往而中計被殺。
陜西靖國軍先后受到胡景翼和井勿幕兩起挫折,但仍不屈不撓,南北和會召開時,陜西靖國軍的六路軍在陜西全境已占據很大的地盤。
其分布是
第一路司令郭堅駐防乾縣、武功、岐山、扶風、眉縣。
第二路司令樊鐘秀駐防盩厔。
第三路司令曹世瑛駐防交口、高陵、三原、乾城、洛川。
第四路代司令岳維峻駐防涇陽、三原、富平。
第五路司令高峻駐防郃陽、澄城、關山、興市。
第六路司令盧占魁駐防三原、高陵、同安、耀縣。
還有云南督軍唐繼堯所屬川滇靖國軍也進入平利、興安、鎮巴、紫陽一帶。
而陳樹藩所保有的地盤,一天比一天小。
南北兩軍的主要戰場在湖南,陜西不算是重要戰場。因為湖南戰場發生了變化,段祺瑞便想在陜西開僻第二戰場,借以繼續南北戰爭。因此在和談進行前,調遣大批北軍投入陜西戰場,試圖在短期內消滅陜西民軍。
段稱陜西靖國軍為土匪,不承認為南軍,并把陜西的軍事行動說成是剿匪,以示與南北戰爭無關。
段派出的先行赴陜的軍隊是奉軍許蘭州部,和會召開時,又調第四混成旅張元部開入陜西,并令甘肅督軍張廣建出兵長武、邠縣,與駐防鳳縣的陜南鎮守使管金聚(兵力有一混成旅),以及由四川逃到漢中的劉存厚(兵力約有兩師),合力進攻靖國軍。這樣一來,陜西境內的北軍與靖國軍雙方兵力共達二十萬人。
和會召開前,南北雙方都曾下過停戰令,約束雙方軍隊各守原防,一切問題留待和會處理。但是段祺瑞卻要了一個花樣,提出所謂南北兩軍占領區應當維持戰爭發生前的狀態,這就是說,陜、閩、鄂西南三個地區內的南軍都是在戰爭時期發展起來的,這些地區都應當退還北方。他又進一步提出所謂剿匪問題,誣蔑陜、閩、鄂三省南軍為土匪,剿匪不是打南軍,剿匪區域不應當劃在停戰區域內。
由于北方提出剿匪問題,南北雙方于是又展開了“匪”與非“匪”的筆戰。北方把郭堅、樊鐘秀、盧占魁等都說成是土匪。南方質問說,難道于右任也算是土匪嗎?北方承認于右任不是土匪,勸他快快離開匪巢。南方又質問說“難道陳樹藩所收編的王飛虎、白翎子、徐志毛等都不是土匪嗎?”
南方議和代表到上海后,提出條件,要求全面停戰包括陜西在內。
李純提出五項建議
(一)停戰區域包括陜、閩、鄂三省。
(二)北方援陜、援閩軍隊均停止前進。
(三)雙方議和總代表共同派員到陜西監視停戰。
(四)陜、閩、鄂三省由雙方將領劃定停戰區。
(五)雙方在劃定區域內剿匪衛民。
除了陜西停戰問題外,還有一個是參戰軍問題。
第一次世界大戰已經結束,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