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旅京同鄉曾于一九二一年六月二十一日和二十八日兩度向國務院請愿,要求罷免王占元。
靳云鵬對請愿的人說了實話“王占元問題按律應當予以罷免,而實際情況是我們辦不到。”
這樣一來,鄂人只能把全部希望,寄托在湘軍“援鄂”上。
湘軍高級將領宋鶴庚、魯滌平等一直在極力鼓吹“援鄂”,趙恒惕仍下不了最后的決心,他最忌憚的還是吳佩孚。
這一天,趙恒惕找來了一個曾做過吳佩孚副官,后來由吳的介紹在湖南擔任鐵道警備司令的葛豪,一起商討吳對湘軍“援鄂”會采取什么態度。
葛認為王占元與吳的關系日益疏遠,吳不會拔刀相助。趙于是派葛到洛陽去見吳,探求吳的態度。葛去后沒有回音,趙又派趙冕、蕭光禮等攜帶具體方案前往接洽。趙冕等到了洛陽,見吳忙得不可開交,簡直找不到單獨談話的機會,等了幾天沒有下文,蕭光禮便先回長沙來。
這時主張“援鄂”的宋鶴庚、魯滌平等搶先一步把蕭找來,叫他用假情報回報“老總”(當時大家對趙的尊稱),只說吳不反對湘軍“援鄂”,但因為和王占元同屬直系,不便公開贊成,只能是默許。
七月二十日,湘軍又召開了一次軍事會議,這次會議上最終通過了出兵“援鄂”。
會議推舉趙恒惕為援鄂自治軍總司令,宋鶴庚為總指揮兼第一軍司令,魯滌平為第二軍司令。
湘軍出兵計劃是中路由岳州出蒲圻,咸寧,左路由常、澧出公安、石首,右路由平江出崇陽、通城。
同一天,在湖南的湖北人士推蔣作賓為湖北自治政府臨時總監,孔庚為政務院長,夏斗寅為湖北自治軍前敵司令。
湖北自治政府隨即發表宣言,宣稱驅逐王占元后,即借鏡湖南,制定省憲,湘鄂兩省共同努力促進聯省自治實現。
湘軍也發表宣言說援鄂的軍事目標只在驅逐王占元,驅王后“鄂事將還之鄂人”。
湘軍誓師出兵“援”鄂。打頭陣的是收編的鄂西民軍,旗號“湖北自治軍”,司令是夏斗寅。
已經得知湘軍進兵計劃的王占元,派出了前敵總指揮孫傳芳,面對湘軍三個進軍方向,連設了三道防線,也作好了廝殺的準備。同時電請吳佩孚派兵來援。
夏斗寅和孫傳芳都是中國近代史上,有些名氣之人。
夏斗寅(18861951),字靈炳。出生在湖北省麻城縣東木區擱船山村夏家垸一戶貧苦的農民家庭。夏斗寅的父親是窮苦農民,在兒子出生后不久,突然病故。
母親梅氏白天上山拾松枝做燈火,夜間幫人織麻紡線,為鄉鄰縫補漿洗,納鞋搓衣,賺得少許錢糧供夏斗寅上學讀書,維持生計。
夏斗寅十三歲時母親又抱疾離世,他生活困窘,學費無著,賴祖父母撫養成人。
十五歲的他背井離鄉,隨族兄夏慕云浪跡至武昌。
一九零一年入湖北武備學堂半工半讀,一九零四年畢業后分配在湖北新軍第八鎮三十二標隊從軍。由于身高貌正,當了標隊官。隨后又任大隊隊副。
一九零六年加入共進會。一九一一年率部參加了武昌首義。任新軍第三十二標第二大隊副隊長,參與進攻督署。旋任民軍第一混成協營長,第六混成旅旅長兼北伐左翼軍督戰官,曾參加漢口劉家廟等戰役。
一九一二年二月湖北新軍裁編,離隊回家鄉開茶館,因經營不善倒閉。
不久去河北保定,會晤麻城同鄉張森于保定軍官學校,經張介紹至山西大同,投晉北鎮守使張篤倫(湖北安陸人)營,又從士兵干起。因表現突出,從班長、排長升任衛隊營機槍連連長。后隨張篤倫返鄂,張任鄂軍第一師石星川部參謀長,夏斗寅任該師第一旅第二梯團掌旗官。一九一七年十一月,石星川響應孫中山護法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