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著徐的面,梁發了一通牢騷,覺得外人不知內情沒有辦法,徐在這個時候也跟著起哄,不免太傷人。
徐則唯唯諾諾,毫無明朗表示,于是梁士詒乃面請辭職,憤然離開總統府。
北洋時代的“電報戰”是當時一大特色,起草電報的都是寫文章的高手。吳佩孚一個接一個的電報倒閣。有人也跟著湊熱鬧,蹭吳的熱點。田中玉、蕭耀南、齊燮元、陳光遠、趙倜、馮玉祥都發通電與吳佩孚相呼應。
直系領袖曹錕沒有討梁的通電,但是,別人都認為他的得力下屬吳的態度就代表他,他發不發電沒有關系。
最妙的是山東第一混成旅旅長張克瑤發表了一篇“討梁士詒檄”,通篇套用“討武則天檄”,使人讀完為之忍俊不禁。
梁士詒卻表現出相國風度,他的中國書讀得很通,當然了解中國人所稱的相國胸懷,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有容則大”。所以他對各式各樣討伐他的檄文都逆來順受。他稱吳佩孚為“吾國之一奇男子”,又說“自己生平好交直諒之友,爭論敢不拜嘉”。吳佩孚針對他這風度,譏笑他是“笑罵由人笑罵,好官我自為之”。
吳佩孚這時真是旭日東升,天之驕子,三年前他猛攻龔心湛內閣,龔閣因之垮臺,是對皖系作戰的先聲。現在他猛攻梁士詒內閣,梁也搖搖欲墜,這次是他對奉系宣戰的前奏。在這前奏曲中吳佩孚一直抓住上風,他的電報戰有聲有色,人人叫好,而張作霖卻只有招架之功,拿了難題做不出好文章來,僅僅以私人名義勸梁士詒鼓起勇氣來,不要灰心。
梁士詒辭職,徐世昌只批了準假,梁也想看一個時期,所以半推半就地請假到天津去。徐世昌當時想請北洋元老王士珍組閣,王自然敬謝不敏,王士珍在北洋老將姜桂題去世后,曾由北京政府派為德威上將軍,管理將軍府事務,他本來一直住在正定,不常到北京是非之地,由于兼理將軍府事務,所以才到北京來的。
外交總長顏惠慶奉派第二次代理國務總理,因為梁士詒并未辭職,名義上仍是梁內閣,所以顏惠慶這次的“代揆”在性質上和第一次不同。他表示仍和上次一樣,為了避免無政府狀態,所以不得不接受這個任務,同時他宣稱代理閣揆之期到華盛頓會議閉幕之日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