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鎮華都是被吳佩孚硬拉進去的。田中玉、李厚基、閻錫山在奉直兩派的斗爭中,都有局外中立的傾向。甚至齊燮元也不愿列名,他已宣布保境息民和附和盧永祥的調停建議,只因蕭耀南質問他為什么要置身事外,他才被迫列名。因此,當這個通電發表后,盧永祥質問他為什么要違反自己的諾言,與吳佩孚同一鼻孔出氣,使齊燮元很狼狽。
曹錕態度由弱轉強,直奉之間局勢更形惡化。
這時直方的軍隊有王承斌所轄的二十三師原駐保定附近,張國溶的二十六師回駐馬廠之南,張福來的二十四師在四月中開駐涿州,第十、十五兩混成旅和第二、第三兩補充團,本來駐在高碑店,也由吳佩孚全調北上,至琉璃河駐扎。
其余如第三師和第十二、十三、十四三混成旅都奉調北上,進駐涿州、良鄉、清河等處。
馮玉祥的第十一師、胡景翼的暫編十一師、吳新田的第七師、劉鎮華的鎮嵩軍、張之江的第二十二混成旅、張錫元的第一旅、陜西陸軍第一、二兩混成旅都出潼關,進駐鄭州一帶。
四月二十二日曹錕通電張作霖“民國肇建,戰禍頻仍,國本飄搖,民生凋敝。華府會議以來,內政外交,艱難倍昔,存亡之機,間不容發,國內一舉一動,皆為世界所注目。近者奉軍隊伍,無故入關,既無中央明令,又不知會地方長官,長驅直入,環布京津。錕以事出倉卒,恐有誤會,是以竭力容忍,多方退讓。乃陸續進行,有加無已。鐵路左右,星羅棋布,如小站、馬廠、大沽、新城、朝宗橋、惠豐橋、燒炮盆、良王莊、獨流、楊柳青、王慶坪、靜海、以及長辛店等處,皆據險列戍,以致人民奔徙,行旅斷絕,海內驚疑,友邦駭怪。
“錕有守土之責,何詞以謝國家?何顏以對人民耶?向者國家多故,兵爭迭起,人民痛苦,不堪言喻。設兵事無端再起,不惟我父老子弟慘遭鋒鏑,國基傾覆,即在目前。言念及此,痛心切首!頃據張巡閱使皓日通電,謂‘統一無期,則國家永無寧日,障礙不去,則統一終屬無期。是以簡率師徒,入關屯駐,期以武力為統一之后盾’。錕愚竊謂統一專以和平為主干,萬不可以武力為標準,方今人心厭亂已極,倚恃武力,必失人心,人心既失,則統一無期,可以斷言。皓電又謂‘統一進行,如何公開會議,如何確定制度,當由全國耆年碩德,政治名流,公同討論,’似此則解決糾紛,必須聽之公論。
“若以武力督促其后,則公論將為武力所指揮,海內人心,豈能悅服?總之張巡閱使若以和平為統一之主干,此正錕數年來抱定之宗旨,在今日尤為極端贊同,尤望張巡閱使迅令入關隊伍,仍回關外原防,靜聽國內耆年碩德政治名流之相與共同討論。若以武力為統一之后盾,則前此恃武力統一主義者,不乏其人,覆車相尋,可為殷鑒。錕決不敢贊同,抑更不愿張巡閱使之持此宗旨也。錕老矣,一介武夫,于國家大計,何敢輕于主張。諸公愛國之誠,謀國之忠,遠倍于錕。迫切陳詞,寧候明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