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政府大總統一直在做回師廣東的準備。
早在組成東路討賊軍,任命許崇智為東路討賊軍總司令后不久,便任命蔣中正為總部參謀長。
為謀劃在粵、桂兩省發動討逆軍事并籌措錢糧,同時派鄒魯為駐港特派員,鄧澤如為駐港理財員。
一九二二年十月三十一日,鄒魯偕李文范抵香港,邀鄧澤如、林直勉、林樹巍、胡毅生等,會商討粵事宜。滇、桂軍將領楊希閔、劉震寰、蔣光亮等均派代表來港接洽。
十一月八日,南方政府大總統函滇軍將領張開儒、楊希閔等,要求他們把握時機,速圖廣東。
這個時候,有一個人越來越得到南方政府大總統重用,特別是在軍事方面,這人就是蔣中正。
有一個被很多人公認的說法,南方政府大總統和陳炯明的分手給蔣了機會。當孫受困于軍艦時,蔣抓住機會前去投奔,從而成就了其后來的人生。
十月二十二日,蔣中正到福州,至第二軍部辦公;并代表孫慰勞討賊軍各將領。
這時,東路討賊軍的情況并不好,許崇智部寄居福州,困難本就很多,黃大偉又因改編事,與許崇智不和。
面對亂局,蔣中正函呈孫,有離福州之意。
孫接函,急馳電阻止,電曰“介石兄鑒接函甚愕。我以回粵討賊重任,托汝為與兄,無論如何困難,總須完成任務,方能釋肩,萬勿輕去,以致僨事。如有阻力,當隨時為兄解除。仲愷即來相助。孫文。皓。”
十一月二十四日,廖仲愷至福州,與蔣中正會晤。
又面交孫中山慰留手諭“介石兄鑒頃見兄致展堂、季新書,有‘十日內如毫無進展,則無可如何’等語。吁!是何言也。吾不能親身來閩,而托兄以討賊之任,兄何能遽萌退志如此!夫天下事,共不如人意者,固十常八九,總在能堅忍耐煩,勞怨不避,乃能期于有成。若十日無進步,則不愿干,則直無事可成也。……縱我無進步,而敵則日日退步;如敵軍將士之日有覺悟也,敵人之團體日形瓦解也,百粵人心之恨彼日甚也,思我日深也,此即日日之無形進步也。由此以觀,我能堅持,便等進步矣。故望兄切勿稍萌退志,必期達滅陳之目的,而后乃能成一段落。非然者,則必百事無成也。……
“能即進而滅廣州之賊,固善。如其不能,則保守福州而堅持,亦為一進步也。蓋有一日福州,則我有一日之憑借,外交內應,皆可以此為背景。倘并此而無之,則我不過為一租界之亡命客耳,奚足輕重!故兄能代我在軍中多持一日,則我之信用可加多一日。故望兄為我而留,萬勿以無進步而去。兄忘卻在白鵝潭舟中之時乎!日惟睡食與望消息而已。當時何嘗有一毫之進步,然其影響于世界者何如也!今則有我在外活動,而兄等在福州,則為我之后盾也。有此后盾,則我之計劃措施,日日有進步,或者不必待兄等之恢復廣州,我計劃已達最后之成功,亦未可知也。故兄無論如何艱苦煩勞,必當留在軍中,與我在外之奮斗相終始,庶幾有成。……總之,十數年來,今日為絕好之機會,吾人當要分途奮斗,不可一時或息,庶不負先烈之犧牲,國人之期望也,千萬識之。”
由此可見,南方政府大總統對蔣中正其人是多么倚重。
汪大燮內閣是黎元洪使用元首特權自己提出來的。王寵惠內閣已不能維續,又不愿讓津保派分子組閣,所以才把汪請出。
黎把事情想得很簡單,汪和各方面都無恩怨,由他來充當過渡內閣自不會惹出麻煩。這樣,就可以爭取時間,再物色一位能為各方接受的新總理。
但出乎黎元洪預料,汪內閣發表后,十二月一日吳景濂、張伯烈首先通電表示反對。
二日,曹錕竟也發出通電公開唱反調。
電云“汪大燮乃具保羅文干出檢察廳之人,許世英為與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