萊比錫(德語leipzig),位于德國東部的萊比錫盆地中央,在魏塞埃爾斯特河與普萊塞河的交匯處。大部分地區為平原,南部屬厄爾士山山前地帶。氣候溫和,年降水量超過600毫米。易北河流經東北端,穆爾德河流經中部。
面積2978平方公里, 人口約60萬,是德國東部的第二大城市,距柏林以南165公里。
市名萊比錫在當地古語中,意思是“種有菩提樹的地方”,市區、郊外處處可見水綠色的菩提樹。
萊比錫工業發達,褐煤開采和加工、化學、重型機械制造、紡織、食品加工、印刷、煙草為重要工業部門。西南部以種植小麥、甜菜、飼料、蝦蟹為主,東北部種植黑麥、燕麥、馬鈴薯,有稠密的鐵路和公路網。
大詩人歌德十分喜愛這里,稱它為“小巴黎”。這里街道整潔,商業繁華,是世界聞名的博覽會城、書城和音樂城。每年春、秋兩季都有國際博覽會在此舉行。偉大的音樂家巴赫曾在市內的托馬斯教堂擔任樂長20多年。該市著名的格萬特豪斯交響樂團,已有200多年的歷史。
萊比錫大學的核心地帶在奧古斯都廣場周圍,主樓奧古斯都樓頗為壯觀。可惜整個大學的核心建筑現在已蕩然無存。
該校設有中國文史研究所,主持該所的康德拉中文名“孔好古”教授早年曾在北京譯學館任教,他十分樂意招收中國學生。蔡元培便由康德拉教授介紹順利入學。在填寫入學申請表時,蔡元培擔心自己年齡太大而不被錄取,就把年齡少寫了5歲,實際年齡40歲寫成了35歲。
與其他人求學不同,蔡元培把在德國的求學稱為“游學”,而不是“留學”,因為他的目的并不是為拿學歷或者學位,而完全在于汲取知識、開闊眼界。
在蔡元培入讀德國萊比錫大學的20世紀初,這一時期,康德、叔本華、歌德、萊辛等具有劃時代影響的思想家們的哲學和藝術思想,在德國大學正占據著重要地位。
蔡元培身居其中,學泛眾家。他在萊比錫大學雖然注冊的專業是哲學系,但他跨學科地廣泛選修了各類課程。
在1908年10月到1911年的短短6個學期里,蔡元培選聽了40多門課程,每學期近7門。如哲學、文學、教育學、心理學、美學、民族學、繪畫藝術論等,“凡時間不沖突者,皆聽之”。這種近乎狂熱的求知欲簡直可以用“如饑似渴”來形容。
一番窮追猛學下來,蔡元培給吳稚暉的信中不禁感嘆“拾取零星知識,如于滿屋散錢當中,暗摸其一二,而無從聯貫,又或拾得他人棄擲之錢串,而曾不名一錢,欲摸索一二相當之錢以串之,而顧東失西,都無著落,惟終日手忙腳亂,常若債負,與日俱增而不知所屆。”
在萊比錫大學的老師中,蔡元培最佩服的是哲學家、實驗心理學創始人馮德和歷史學家蘭普萊西,他們開設的課,蔡元培每學期都選修。
威廉?馮德(也常被翻譯為馮特)(ilhel undt,1832年8月16日—1920年8月31日),德國生理學家、心理學家、哲學家,被公認為是實驗心理學之父。他于1879年在萊比錫大學創立世界上第一個專門研究心理學的實驗室,這被認為是心理學成為一門獨立學科的標志。他學識淵博,著述甚豐,一生作品達540余篇,研究領域涉及哲學、心理學、生理學、物理學、邏輯學、語言學、倫理學、宗教等。
主要著作《對感官知覺理論的貢獻》(1862),在這本書中,馮德首次提出了“實驗心理學”的概念。這部書和費希納的《心理物理學綱要》一起,常被認為催生了新心理學(即實驗心理學)的誕生。
馮德認為一切心理現象都是由心理元素構成的。對心理元素的分析是心理學首先要回答的問題。
在他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