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是中華民國的一個特殊時期。這期間,革命黨人擁有相當?shù)能娬嵙透锩晞荩麄兣ψ非蟆白杂伞薄ⅰ捌降取薄ⅰ懊裰鳌薄ⅰ拔拿鳌钡饶繕耍怪袊鴮崿F(xiàn)共和的道路向前邁步。
袁世凱從表面上也不能不支持民主,一時間,民主的氣氛較為濃厚。幾百個社團、幾十個黨派群起紛立,如雨后春筍般地出現(xiàn)在中國的大地。
做為革命黨的主要代表的同盟會,于一九一二年三月宣布為公開政黨,八月改組為國民黨。立憲派控制的組織有統(tǒng)一黨、共和黨、民主黨。社會黨和工黨亦被允許注冊和開展活動。
甚至像陳翼龍那些主張社會主義、攻擊袁世凱政府的真誠的社會黨人,也可公開表達自己的主張。
據(jù)統(tǒng)計,至二次革命前,全國報紙總數(shù)近五百種,銷售數(shù)量達四千二百萬份。其中新創(chuàng)辦的報紙,北京約有五十余種,居最多,上海次之,有四十多種,天津、廣州分別為三十五、三十種。不僅擁袁的報刊,而且制袁、反袁的報刊也都可以公開出版發(fā)行,各種社會主義、共產(chǎn)主義以及馬克思的學說,亦允許見諸報端或公開演講宣傳。國民黨背后資助的報紙,如上海《民權(quán)報》等“無日不罵項城”,當時也未遭到封閉捕殺之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