度下的學校管理在付諸實踐。
看過本書的第一卷后,不知大家感覺到沒,慈禧應該是一直到死,都沒能夠搞明白立憲是怎么回事?如果她知道是在為她死守的制度在掘墓,恐怕她無論如何不會搞立憲和那些新政的。而同樣,袁世凱和他同時代的許多人,到死都沒能搞清楚民主和共和是怎么回事。在他們看來,所謂的民主革命不過是用一種好的去代替那不好的,是用一個好的皇帝去取代不好的無能的皇帝。所以,才有那么多人呼吁袁世凱恢復帝制。
民主的美妙之一在于其能夠集中眾人智慧。一個人能有多大本事,就算是天才,其能力和知識也必然是有限的。一個好的領導者絕不是自以為是的人,而是一個善于傾聽和集中大家意見和智慧的人。中國有一句老話,三個臭皮匠,頂個諸葛亮。
一個人如果總是把自已神化,把自已視為天才,總是說自己有多偉大,其實是最愚蠢的。即使不是陰謀家和野心家,也一定是個政治騙子。
當那些教授們能夠參與學校的管理,不僅僅使他們感到他們和他們的意見對學校很重要,不僅如此,雖然,這很重要。但更大的改變是他們會動腦筋想辦法,怎么去把學校辦好。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學校的事有校長去管,和自己沒什么關系。
當教授們的主觀能動性被調動起來,將會匯集成怎樣的力量呀!
為了進一步健全“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領導體制,在蔡元培的推動下,1919年,北大又在作為全校最高立法機關和權力機關的“評議會”之外另設了三個機構
一是行政會議,作為全校的最高行政機構和執行機關,負責實施評議會的各項決議。行政會議的成員的資格也限定為教授,由各專門委員會的委員長及教務長、總務長擔任成員,由校長兼任行政會議議長。行政會議下設8個專門委員會,分管各類行政事務,分別是組織、庶務、審計、圖書、聘任、儀器、入學、新生指導委員會。各委員會的成員由校長推舉,經評議會批準通過。
二是設教務會議及教務處,由各學科的系主任組成,從中推出教務長一名,任期一年,統一領導全校的教學工作。這一時期,擔任過北大教務長的有馬寅初、顧孟余、胡適等人。
三是設總務處,主管全校的人事和事務工作。總務處的首長亦為教授學者。如以蔣夢麟為總務長兼會計部主任,李大釗任圖書部主任,陳世璋任儀器部主任,李辛白為出版部主任,沈士遠任校舍、齋務、雜務、衛生部主任,鄭壽仁任注冊、編志、詢問、介紹部主任。
蔡元培設計出的這一套“教授治校”“依法治校”的體制,為北大走上健康、穩定發展的軌道了組織上和制度上的保障。在這套體制的護航之下,北大在當時以及后來,都不曾因為政治時局動蕩,以及校長人選的更迭,而影響正常的教學秩序和校園秩序。
曾任北大教務長的顧孟余說“先生指蔡元培長校數年,以政治環境關系,在校之時少,而離校之時多。離校之時,校務不但不陷停頓,且能依照計劃以進行者,則以先生已樹立評議會及各種委員會之制度。”
蔡元培自己也對在北大建立的這套體制很感欣慰。
1920年10月,他赴歐考察教育,與大家話別時說“我這次出去,若是于本校不免發生困難,我一定不去。但現在校中組織很嚴密,職員辦事很能和衷,職員與學生間,也都是開誠布公,我沒有什么不放心的事了。”
什么時候都不用擔心因為換領導人和天下大變,這便是一個好的民主制度的偉大之處。因為這個制度制約著領導者,使他們不能任性妄為,更不能胡作非為。
所謂,每個人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都是至高無上的,因為那是法律和制度賦予你的權力。但是,同樣,一個人也只可以在自己的職責范圍內縱橫馳騁,超出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