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元培從法國歸來,一踏上故土撲面而來的便是腐敗之風。他痛心地目睹了江浙一帶,在教育、實業各界有頭有臉之人,無不以嫖賭相應酬。
來京城之前,他已聞聽,北京大學的學生,是京師大學堂“老爺”式學生的繼承者,具有科舉時代遺留下來的劣根性。他們多數人對學問沒有興趣,以大學為升官發財之階梯,視兼任教師的政府官員為今后的靠山。學校之外,則放蕩冶游。
因此而對于北大的腐敗,他是已經有了思想準備的。
當了校長深入了解后,則越發觸目驚心。堂堂國家最高學府內,竟有烏七八糟的“探艷團”、“賭窟”等名目繁多的所在。不少師生熱衷于打牌聽戲捧坤角,致使學校成為“浮艷劇評花叢趣事之策源地”。尤其使他不可思議的是,“往昔昏濁之世,必有一部分之清流,與敝俗奮斗……而今則眾濁獨清之士,亦且踽踽獨行,不敢集同志以矯末俗,洵古今未有之現象?!?
整飭北京大學的風紀,改變這所大學在社會上的腐敗形象,是蔡元培出任校長之初就已經確定了的目標。
蔡元培認為,第一要改革的,是學生的觀念。
他到北大后第一次演說中,曾向學生提出三點要求
一、抱定宗旨。大學是研究高深學問的機構。諸位須抱宗宗旨,為求學而來。入法科的,不為做官。入商科的,不為致富。宗旨既定,自趨正軌。
二、砥礪德行。如今北京社會風氣敗壞,道德淪喪,諸位作為大學生,應束身自愛,以身作則,力矯頹俗,品行不可以不謹嚴。
三、敬愛師友。教員的教授,職員的任務,都是為使諸位求學的便利,自應以誠相待,敬禮有加。同學之間,自應互相親愛,收切磋之效,不僅開誠布公,更應道義相勉。
可以看到,蔡元培這里提出的三點,便是圍繞著轉變學生的觀念展開的。
為了轉變學生的觀念,他在日常的工作中,做了大量的工作,也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措施。
在校長任上近一年后,在用人問題初步得以解決,校內的學術風氣基本確定后,他便下決心整頓學校的風紀。
病重需要下重藥,蔡元培整頓學校的風紀出的重拳是發起組織北大“進德會”。
1918年1月19日,《北京大學日刊》發表了蔡元培的撰寫的《北京大學進德會旨趣書》。
蔡元培在文中言道“……今人恒言西方尚公德,而東方尚私德;又以為能盡公德,則私德之出入,不足措意,是誤會也。吾人既為社會之一分子,分子之腐敗,不能無影響于全體。如疾癥然,其傳染之廣,往往出人意表。昔儀狄作酒,禹飲而甘之,曰‘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國者?!焓鑳x狄而絕旨酒。司馬遷曰“夏之亡也以妹喜,殷之亡也以妲己?!弊臃翠嫌诰?,而楚軍以敗;拿破侖惑于色,而普魯士之軍國主義以萌。
“私德不修,禍及社會,諸如此類,不可勝數。又如吾國五六年來,政治界、實業界之腐敗,達于極端。而禍變紛乘,浸至亡國者,寧非由于少數當局驕奢淫佚之余,不得已而出奇策以自救,遂不惜以國家為犧牲與?《易》曰‘善不積,不足以成名,惡不積,不足以滅身;勿以小善為無益而弗為也;勿以小惡為無傷而為之。’鄙人二十年前,鑒于吾國談社會主義者之因以自便,名為提倡,實增阻力,因言‘惟于交際之間一介不茍者,夫然后可以言共產;又惟男女之間一毫不茍者,夫然后可以言廢婚姻?!艘庖病?
“民國元年,汪精衛諸君,發起進德會于上海。會員別為三等持不賭、不嫖、不娶妾三戒者,為甲等會員;加以不作官吏、不吸煙、不飲酒三戒,為乙等員;又加以不作議員、不食肉,為丙等會員。當時論者頗以不作官吏、不作議員二條為疑。然題名入會為甲等會員者踵相接矣。未幾,鄙人以事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