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道北行,同行者三十余人,李、汪二君亦與焉。舟中或提議進德會事,自李、汪二君外,同行者率皆當時之官吏若議員,群以官吏、議員兩戒為不便,乃去此兩戒,別組一會,即以同舟之三十余人為發起人,而宋遯初君提議名為“六不會”,眾贊成之。
“又同時發起一“社會改良會”,所揭著者凡三十六條,第一曰不狎妓,第二曰不置婢妾,第十九曰不賭博,第二十九條曰戒除傷生耗財之嗜好,猶六不會意也。其后為政潮所激蕩,“六不會”若“社會改良會”之發起人,次第星散,未及進行;而進德會之新分子,則間見于上海之報紙焉……”
隨后,校方向師生們散發了參加“進德會”的志愿書,一時間,一股“進德”之風迅速吹拂在北大校園之中。
蔡元培發起組織“進德會”的理念是“吾人既為社會之一分子,分子之腐敗,不能無影響于全體,如疾疫然。其傳染之廣,往往出人意表”。“私德不修,禍及社會”。要努力“進德”,以與社會之濁流作斗爭。
蔡元培將“進德會”的等第分為三種
甲種會員不嫖,不賭,不納妾。三戒。
乙種會員不嫖,不賭,不納妾,不做官吏,不做議員。五戒。
丙種會員不嫖,不賭,不納妾,不做官吏,不做議員,不吸煙,不飲酒,不食肉。八戒。
入會會員注冊申報為某種會員,公諸《北京大學日刊》,不咎既往。該會成立后公定罰章。
蔡元培指出,入會的效用有三一,可以繩己;二,可以謝人;三,可以止謗。他感慨于“北大之被謗久矣,而止謗莫如自修?!彼f“今以本會為保障,茍人人能守會約,則謗因既滅,不弭謗而自弭?!?
后來,“進德會”還發布了關于八條戒律之界說。
一,不嫖。凡褻視他人之人格,以供玩弄者,皆認為嫖。
二,不賭。凡以錢或錢之代替品為輸贏之游戲,皆認為賭。
三,不納妾。凡有妻再婚者,無論用何名稱,皆認為納妾。
四,不做官吏。凡受政府任命而從事于行政司法者為官吏,但本其學說從事于教育學術實業者,不在此限。
五,不做議員。以國會,省議會,縣議會議員為限。
六,不飲酒。中西各酒以及普通藥酒皆為酒。
七,不吸煙。中西各種煙及鴉片,與代鴉片之嗎啡針,皆以煙論。
八,不食肉。動物材料除乳卵外,皆為肉食。
后三條中,其治病必需之品不在此限。
該會成立三個月,報名者踴躍,會員(含本校教職員與學生)共計461人。其中,李大釗等甲種會員332人;蔡元培等乙種會員105人;李煜瀛等丙種會員24人。此外還有校外會員若干人。
為了健全組織,經過通訊評選,蔡元培為會長,李大釗、李煜瀛、陳大齊、錢玄同、胡適、陳漢章、馬寅初、康白情等三十余人為糾察員。
文科學長陳獨秀、工科學長溫宗禹、理科學長夏元瑮、法科學長王建祖和沈尹默、傅斯年、羅家倫、陳寶鍔、高日采等知名教授被推舉為“進德會”的評議員。
“進德會”成立之消息不脛而走,為海內外時人所傳誦。不僅京滬新聞媒體轉載該會宣言并作評論,日本東京《日支時論》第四卷第二號也譯載該會宣言,并冠以引言,稱贊蔡元培先生為“一代碩學及德望家,素為人之所知,今觀此趣意書,不特可知中國有識者階級之社會道德觀,及對于社會改良之意見,并亦可借以知中國之一面也”。
日本東京“廓清會”的會刊《廓清》第八卷第三號還介紹了“進德會”甲乙丙三種戒規之內容,稱該會為“中國對于現代道德及政治上自覺之一機運,且由北大校長所發起,其意義更深遠”。
有人說,這“深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