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年之際,他就在《晨報》開辟的“五四紀念增刊”發表《去年五月四日以來的回顧與今后的希望》一文,這是蔡元培第一次比較系統地評述五四運動。
該文名為紀念,實為反省。它首先肯定學生在五四運動中發揮的先鋒作用,“自去年五四運動以后,一般青年學生,抱著一種空前的奮斗精神,犧牲他們的可寶貴的光陰,忍受多少的痛苦,作種種警覺國人的工夫。這些努力,已有成效可觀。維爾賽對德和約,我國大多數有知識的國民,本來多認為我國不應當屈服,但是因為學生界先有明顯的表示,所以各界才繼續加入,一直促成拒絕簽字的結果。政府應付外交問題,利用國民公意作后援,這是第一次”。蔡元培特別肯定學生的政治的、社會的覺悟,“因為學生有了這種運動,各界人士也都漸漸注意國家的重要問題”。學生們“知道政治問題的后面,還有較重要的社會問題,所以他們努力實行社會服務,如平民學校、平民講演,都一天比一天發達。這些事業,實在是救濟中國的一種要著”。
另一方面,蔡元培又以為學生罷課損失不小,“全國五十萬中學以上的學生,罷了一日課,減少了將來學術上的效能,當有幾何?要是從一日到十日,到一月,他的損失,還好計算么?……至于因群眾運動的緣故,引起虛榮心、倚賴心,精神上的損失,也著實不小”。權衡成效與損失之間的比重,他以為“實在是損失的分量突過功效”。
最后,蔡元培寄希望學生“專心增進學識,修養道德,鍛煉身體。如有余暇,可以服務社會,擔負指導平民的責任,預備將來解決中國的—現在不能解決的—大問題,這就是我對于今年五月四日以后學生界的希望了。”
蔡元培這些對學生運動的評論,可能有些出人意料,他并沒有高調贊揚學生的“五四”游行活動,而是在一揚一抑之間,對學生愛國運動作了平實的估價,顯示了他作為一個職業教育家的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