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電請北大溫宗禹教授繼續代行校長職務,但遭到北大師生的拒絕。這樣一來,正在江蘇教育會任干事長并主編《新教育》雜志的蔣夢麟,便以蔡校長私人代表身份進入北大代理校政。
此后,盡管安福系的政客們曾借機嘗試由蔣智由取代蔡元培,但立馬遭致北大師生堅決抵制而未能得逞。
經歷了此番學潮,學生還能安下心讀書嗎?蔡元培的一些朋友也為他耽著這份心,說學生們此后一定會“遇事生風,不復用功了”。
對此,蔡元培有著同樣的擔心,或許,他比他的朋友們要樂觀一些,但也認為必須要“善加引導”。
他于返京之前與學生代表談話或公開致書全國的學生,都表達了這樣的觀點此次運動,學生喚醒國民,作用重大,“然犧牲學業,代價不輕”,青年救國,不可單憑熱情,主要應靠學識才力,學生主要的責任還是“力學報國”。
由此,他提出了一個著名的口號“讀書不忘救國,救國不忘讀書。”
他十分贊賞北京學界提出的關于恢復“五四”以前教育現狀的主張,其中顯然含有重建學校秩序,繼續全力進行學術文化建設的用意。
蔡元培在家鄉小休之后,于9月中旬抵京,其時恰逢北大新學年開學。
雖說過了一個暑假,學生的激情差不多可以平靜下來了,但五四運動卻不一樣,對于這樣一場規模宏大、席卷全國的運動,學生是以完勝者的姿態回到校園的,運動的余熱尚未消退,趾高氣揚的心態也在所難免。如何讓學生收心,把學生的心思收到學問上來,這是蔡元培返校后首先要考慮的問題。
在9月20日的開學典禮上,蔡元培高度贊揚學生的“愛國熱誠”,贊揚學生在運動中表現出來的“自治的能力”和“自動的精神”,但他的重點則在強調“大學是研究學理的機關”,并圍繞這個重點大談“研究的興趣”“純碎學理的文理科”“服務社會的習慣”等問題。這番話在平日或許是老生常談,但在斯時斯地,卻有一層特別的含義,有鮮明的針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