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育獨立、學術自由的空間日益被壓縮的政治氛圍中,蔡元培依然盡最大的可能實現自己的教育理念。
蔡元培奉行的教育方針是科學化、勞動化、藝術化。
他常說:“腦力與勞動同時并進之好處,非獨養成身體發達之平均,而最大關鍵,乃在打破勞動階級與知識階級之界限。”又說:“人生由小而長,而老,而死,茍無藝術之調和,則一世生活,真無興趣之可言。……故藝術興味,確為教育上第一要義。”
推行美育,可以說是蔡元培一生的追求。
蔡元培歷來認為,美是有力量的,沒有美育的教育也是不完整的教育。他曾大聲疾呼:“美育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人生觀教育。”
“當每一個公民都擁有發掘美好的眼睛與心靈,擁有完善的性格、更富情趣的人生和更高的精神境界,不僅是個人之福,也是國家之幸。”
在蔡元培看來,一個完整強健人格的養成,并不僅僅源于知識的灌輸,也在于感情的陶養。這種陶養就是美育。塑造全面完整的人,是美育的宗旨。
在北大校長任上,他曾不遺余力的把推行美育,做為北大教改的重要方面。擔任大學院長,無疑為他推行美的理念了更大的空間。
1927年蔡元培組織大學院時,即特設立“全國藝術教育委員會”。這年10月,上海成立了音樂院,蔡元培親自兼任院長,中國現代音樂史的一代宗師、現代專業音樂教育的開拓者與奠基者蕭友梅擔任教務主任。
這便是中國歷史最悠久的高等音樂學府——著名的上海音樂學院的前身。
1928年7月,音樂院改名為音樂專科學校,校中設立預科、本科,并附設師范科。蕭友梅擔任校長,但蔡元培一如既往的關心音樂學校的建設。
廖輔元回憶:“蕭先生每逢‘音專’有什么重大措施,都先向蔡先生匯報。蔡先生對蕭先生的匯報總是耐心傾聽,同意的頻頻點頭,不明白的就及時發問,聽懂了就相視而笑,表示贊賞。”他又說:“他蔡元培的態度是那么平易近人,虛懷若谷,從來沒有看見他有一點架子。”
蔡元培還親自在校園種了一棵大松樹,并在樹前攝影留念。后來“音專”人一直奉蔡元培為學校的創辦人。
另一所蔡元培一手推動創辦的重要藝術院校是“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這便是今天著名的中國美術學院的前身。
1927年11月27日在國民政府大學院藝術委員會的第一次會議上,蔡元培提出了創辦藝術大學的提案。
他說:“我國民政府為厲行教育放煙花,尤不可不注意富有革命性之藝術教育,急謀所以振興之……此本會向中華民國大學院建議創辦國立藝術大學之最大理由也。”
蔡元培積極推動學校中的體育運動,推動國民體質的增強。1927年11月,大學院的大學委員會制定《各國立大學軍事訓練條例》,提請國民政府在各國立大學實行軍訓制度,并撥給相關經費。
條例言道:“歐戰以來,歐美日本各國大學一致厲行軍事訓練,不遺余力……我國素以和平為世界倡,國民積久相沿,以至萎靖巽懦,自衛能力薄弱。對外則招辱取侮,領土喪失,受不平等條約束縛;對內則不能抵抗非法,一任軍閥與官僚土豪之魚肉或惡化分子劫持。以此國民,而與世界列強互競,國既不國,種亦云亡。本大學有鑒于此,為求民族精神之發揚與國民革命之未完成,已經擬定軍事計劃,聘請軍事專家,于正課之余,實施訓練。”
1928年2月10日,蔡元培又召集全國各地體育界代表,在南京組織全國體育指導委員會,商討辦法,促進公共體育。5月,更明確將開展軍事教育和體育寫入《全國教育會議宣言》中,提出凡中學以上應以軍事教育為必修課,每年各校學生應進行三星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