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性的缺點和弱點,而且文章“條理明晰,筆鋒常帶情感,對于讀者,別有一種魔力”,在中國思想界仍有相當大的影響,發揮了巨大的啟蒙作用。
胡適在梅溪學堂便開始讀《新民叢報》,讀梁啟超一派人的文章。到澄衷以后,似乎和梁氏更結下了不解之緣。
澄衷學堂是依據學生的英文水平分班,故班里學生國文程度參差不齊。楊老師將學生分成三組:甲組讀飲冰室文;乙組讀讀粹化新編,丙組讀春風館國文教科書。其中,乙組和丙組人數居多,只有胡適與另外三人分在“最高級別”的甲組。
胡適所在甲組讀的飲冰室文,也就是梁啟超的著作。
胡適最初接觸梁氏文章,緣于二哥胡紹之推薦。轉入澄衷學堂后,在楊老師的影響下,對梁氏著作有了更廣泛、更深入的閱讀。他從梁啟超的文章中,知道世界上除了孔子孟子以外,還有培根、笛卡爾、霍布士、斯賓諾莎、孟德斯鳩、盧梭、康德、達爾文等許多大思想家和大學問家。他折服于梁氏文章的魔力,他的思想也不能不跟著梁啟超走。
胡適說,他那時“受了梁先生無窮的恩惠”。主要是兩部著作對他的思想事業影響極大,第一是《新民說》,第二是《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
《新民說》,是梁啟超有代表性的政論著作?,F在版的全書共二十節。分別為第一節敘論、第二節論新民為今日中國第一急務、第三節釋新民之義、第四節就優勝劣敗之理以證新民之結果而論及取法之所宜、第五節論公德、第六節論國家思想、第七節論進取冒險、第八節論權利思想、第九節論自由、第十節論自治第十一節論進步(一名中國群治不進之原因)、第十二節論自尊、第十三節論合群、第十四節論生利分利、第十五節論毅力、第十六節論義務思想、第十七節論尚武、第十八節論私德、第十九節論民氣、第二十節論政治能力。
書的主旨,是要改造中國的國民性,試圖把這個老大落后的民族,改造成一個先進強盛的新民族,使“吾四萬萬人之民德民智民力”,可以同西方的先進民族相匹敵,成為新民。梁啟超說:“茍有新民,何患無新制度,無新政府,無新國家。”因此,梁氏自號“新民子”,自稱“中國之新民”,他辦的雜志也叫做《新民叢報》??倸w一句話,他把“新民”看作是“今日中國第一急務”。
胡適讀到的《新民說》,是匯編了關于歷舉西方民族的許多優長、解剖中國國民的奴隸根性的十幾篇文章的老版本,覺得給他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使他相信中國之外,還有很先進的民族,很先進的文化。
由此,胡適認為:《新民說》的最大貢獻在于指出中國民族缺乏西洋民族的許多美德。
言道:“他(梁啟超)指出我們所最缺乏而最須采補的是公德,是國家思想,是進取冒險,是權利思想,是自由,是自治,是進步,是自尊,是合群,是生利的能力,是毅力,是義務思想,是尚武,是私德,是政治能力。他在這十幾篇文字里,抱著滿腔的血誠,懷著無限的信心,用他那枝‘筆鋒常帶情感’的健筆,指揮那無數的歷史例證,組織成那些能使人鼓舞,使人掉淚,使人感激奮發的文章。其中如《論毅力》等篇,我在25年后重讀,還感到他的魔力。何況在我十幾歲最容易受感動的時期呢?”
另一篇《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是梁氏早年的學術著作。他將中國學術思想史分為七個時代:一、胚胎時代,春秋以前是也;二、全盛時代,春秋末及戰國是也;三、儒學統一時代,兩漢是也;四、老學時代,魏晉是也;五、佛學時代,南北朝、唐是也;六、儒佛混合時代,宋、元、明是也;七、衰落時代,近二百五十年是也;八、復興時代,今日是也。
這種劃分,今天看來自然是需要商榷的,但這是在一百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