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舊蛻漸漸脫離,新的觀念形態與理解方式鑄建的文化肌體日益豐滿。基督教文明正在一步步充盈籠罩胡適的精神世界,在基督教上流家庭的溫情招待與精神感召下,他少年時代形成的無神論的哲學硬度開始軟化。
伊薩卡城區有各種不同的教會,胡適最為接近的便是“教友會”。這個“教友會”又稱“貴格會”或“匱克會”。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他讀了法國啟蒙大師伏爾泰的有關英國教友會派的通信,深受感染,興趣很濃。二是康大一名叫康福.. fort的法文教授是“教友會”的教友,康福與胡適友誼甚篤,康福的家庭生活正是典型的極其美好的美國教友會的家庭生活。其后來出任費城教友會”主辦的海勿浮學院 haverfe的校長,胡適曾將小兒子思杜送到這個學院學習。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教友會”的信徒,最為崇奉耶穌不爭與不抵抗的教導。這一點正是胡適從哲學立場上最為欣賞也最易拍合的。不過胡適的不爭主義的信條如“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上善若水,水利萬物而不爭”,“夫唯不爭,故無憂”等則是從中國的老子那里學來的。
胡適在”“教友會”的朋友也最多。他自己也時常去“教友會”集會中作講演。
1911年夏天,學年大考結束,基督教學生會在賓夕法尼亞州的孛可諾松林區舉辦夏令會。中國學生到會者35人,美國學生約200人。胡適雖不是基督教徒,也應邀參加了這一活動。連日聽基督教會的名人演說,講《馬太福音》,并開討論會。
同來的留美學生中有一位陳紹唐,是胡適在中國公學時的同班同學。陳篤信基督教,是個福音保守主義者,一有時間就和胡適談基督教。
陳紹唐對胡適說,儒家敬先賢,法祖宗,貢孔孟,實是一種文化積淀,不是嚴格意義的宗教信仰。佛教禮佛、菩薩、羅漢,所謂皈依佛、法、僧三寶,道教尊神甚多,實含中國傳統信仰諸神崇拜。然而,這些與基督教相比,教義上一個很大的不同點便是,皆為偶像崇拜。基督教只拜人之上的神,即上帝,去除人間的一切偶像崇拜。任何人、人造之物、人類社會產生的權力、金錢皆排除在基督教的崇拜里,因為基督教主張,除了造物主,別無他主。
基督教以“罪”為邏輯.as.,不同于佛教以“苦”為邏輯.as.。基督教義認為,世人皆罪人,此罪為人類之罪,為人與神脫離的原罪或本罪,而非世俗刑法意義上的罪;此罪為人在上帝面前的罪。儒教重人與人的關系,禮法并治;基督教關注人與人的關系,更關注人與上帝的關系。罪即是人脫離上帝、背離上帝的東西。無論是達官貴人還是販夫走卒,無論是掌權者還是無權者,無論貧富,也無論智慧還是愚昧,皆為上帝之下一罪人。罪人在上帝面前平等的,都將平等的接受未來上帝的審判。
基督教認為,世人皆有罪,故耶穌作為上帝之子在十字架上為世人贖罪,世人悔罪、贖罪。
基督教一開始曾被視為異端邪說,圣經上,耶穌及其門徒被迫害的歷史就是一部異端思想被迫害的歷程。也許,只有經歷了受壓迫、受迫害的人才能明白寬容的可貴,自由的真諦。所以,基督教義里,寬容與愛特別重要。上帝愛你,如同你愛上帝;愛你的鄰居,如同愛你自己。這些都成為基督教影響社會的巨大能量。
基督教服從于世俗生活、服務于世道人心。基督教是為了建立天上的精神之國,而非世俗之國,所以對于世俗政權以服從為要義。再加上,基督教以愛、公義、寬容為追求,以罪為邏輯.as.,故世俗之權不必過分擔心,暴民之惡也可以去除。對比之下,佛教以“苦”為邏輯.as.,主張離苦得樂,最終是為了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過于消極避世。道教也近于道法自然,獨善其身或遺世而獨立。儒家主張積極入世,卻又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