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后的一段時間里,胡適頻繁地參加教會的活動,幾乎讀完了整部圣經。他一度把基督信仰當成一種精神寄托,又打算汲取養分,打造一種新的道德,用來改造中國文化。
然而,在1912年12月11日的日記中,胡適寫道:“吾不信洗禮及圣餐之類......”在這里,胡適表現出與很多知識分子相似的態度,贊同基督教的思想,但對基督教的禮儀持保留態度。
這一年的圣誕節前夜,胡適去教堂觀彌撒禮,他在日記中第一次大筆墨顯露出對基督教的反感情緒:“坐定審視,堂上有塑像甚多,中列十字架,上刻耶穌裸體釘死之像。像后有四像,似系四使徒也。兩廳各有像,右為耶穌之母。其左側之像有髭,不知為何人,疑是耶穌之父也。此等偶像,與吾國神像何異?雖有識之士,初不以偶像禱禮之,然蚩蚩之氓,則固有尊敬頂禮迷信為具體之神明矣。
“教中男女來者,將入坐,先屈一膝如吾國請安之禮行禮,然后人坐,座前有木板,人皆長跽其上,良久然后起坐。有兒童數十人,結隊高歌頌神之歌。壇上牧師合十行禮,儼如佛教僧徒,跪拜起立,沓沓可厭。其所用經文及頌禱之詞,都不可解,久之,始辨為拉丁文也。吾敢言座中男女十人中無二三能解其詞義者。此與佛教中之經況何異乎?佛經中梵文名詞都直譯其音,即如 “南無阿彌陀佛”,今有幾人能言其意耶?”
洗禮和圣餐是基督信仰的兩大圣禮。耶穌說:“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毕炊Y是一個人成為基督徒的重要宣告,愿意同耶穌同死同埋葬同復活。如果一個人沒有這樣的心志,不會成為一個基督徒。
圣餐是耶穌基督所設立的。耶穌基督為了救贖人類,寧可破碎流血,讓門徒藉著圣餐來記念其,等候其的再來。一個人不愿意領圣餐,便是不相信耶穌基督為自己流血舍命。
在此后日記中,胡適頻頻流露出對基督信仰的質疑。
他不相信禱告,不管是天旱時求上帝降雨,還是人得病時求上帝醫治,他統統的不信,歸入迷信之列。
他不相信靈魂不朽,不相信人死后有審判。有一個衛理公會的牧師曾和他提起末日的審判,他譏諷說:“其言荒謬迷惑,大似我國村嫗說地獄事。”
胡適雖然曾經口里承認,心里相信,按照福音派的標準,算是基督徒。但胡適卻在日后,說那是自己的迷途,真正的之返,反而是離開基督教。
胡適回憶說,自己被誤導信主,是參加了一次旨在召喚中國留學生成為基督徒的夏令營會。這個營會,大量的運用了他深深恨惡的感情把戲和套路,先開始破冰游戲,打開大家的心扉,讓大家不設防,然后繼續用感情牌來“捉”信徒。自己越細想,越覺得受到了屈辱,被騙了。他后來冷靜了,覺悟了,看透了耶教會用“感情的”手段俘虜青年人,“深恨其玩這種‘把戲’,“故起一種反動”。對耶教會起了反感之心,當然就不會再上當,不再信洋迷信,不想當耶教徒了。
胡適這里所說,應該是那次耶教刻意安排的那個美國教徒梅西rcer為中國留學生所做的現身演講,述說他一生的經歷。
很多的基督教會,特別用心聯絡信徒之間的感情??桃獍才琶總€信徒,至少參加一個小團契,小組長負責跟進了解每個成員的生活狀態,維系成員對小團契的感情。如果信徒不來聚會,小組長要上報,大家一起為其禱告,然后安排人去探訪,直到感情牌把這個人再帶到教會中來,重新沐浴主的恩典。
不能否認,感情牌是基督教發展和籠絡信徒的重要手段,但從胡適的經歷能看到,感情牌也有不靈的時候。對于胡適這樣一個劃時代的學者,一個開創中國人書面語言習慣的偉人,自然有著自己寬廣深邃的心胸,怎么能夠被小兒科的情感游戲控制?
有人說,從胡適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