們的具體的理論觀點雖然形形色色,但大多具有某些肯定、甚至強調實踐的含義。叔本華、尼采、柏格森等人強調的意志、生命具有反對思辨形而上學和絕對理性主義的意義,而這往往與強調行動、能動性相關,它們也由此在一定程度上肯定了實踐的意義;孔德、密爾以來的實證主義哲學家,對實證經驗的強調與近代經驗主義的區別主要也在于賦予經驗以與實踐相關的意義。
20 世紀以來的分析哲學運動和現象學運動也都有輕實體、重過程和活動的意義,這同樣在不同程度上通向實踐??偟恼f來,西方哲學從近代到現代的轉向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說是實踐的轉向。而對這種轉向提出得最明確、論證得最具體的是杜威哲學。杜威哲學可以說是這種轉向的典型。
杜威在哲學見解上,早期雖然承襲了黑格爾的部分思想,但是由于生物學及生物學上的進化理論,對他早期思想的一番沖擊,在他的《從絕對主義(atis.)到實驗主義》的論文中,已經剖析地敘述了他思想改變的來龍去脈,說明他何以舍棄了十九世紀德國黑格爾派的絕對主義。在杜威的哲學思想中,他并不贊成觀念完全是一個固定不變的靜態的說法;觀念自身并不是絕對的,杜威把觀念視之為一可易的、動態的、具有工具性的指導效能,而使吾人更能適應外在的環境。
跟傳統的經驗論相比,杜威對“經驗”一字的涵義之解釋亦有不同,顯見杜威所謂經驗,并不完全像一般經驗主義者所強調的“純粹是指個人的認知”。從杜威的觀點,經驗的內涵,除了認知的意義以外,尚有其它的性質在內,諸如吾人感受到的喜悅、苦痛、作為等。經驗是個表現在環境中,對某一情境的整體反應;故杜威在經驗的解釋上,拋棄了一般哲學家之誤認經驗是認知的形式。就如同我們送一個至親好友離國遠行,我們對此一情境的經驗感受,不僅僅止于認知到好友的遠行,我們的經驗里,還包括了諸多的感受與情愫,以及送行過程中的種種行為;這些經驗特質,不為一般哲學家注意。杜威的經驗的涵義,因為附上了生物與環境的彩色,故其立論至為顯著而特殊。
對“經驗”的概念加以辨識,是了解杜威哲學理論的一個必經門路。照杜威的看法,經驗是一個單一、動態、而為完整的有機整體。經驗并不是可以割裂的,經驗是相關的,不僅與產生經驗的情境相關,而且,經驗自身就是一個綿延不絕的發展歷程。經驗在發生的先后順序上是相關的,不僅是相關,而且是繼續不斷地成長。這種經驗的涵義,乃是因為杜威認為個體是存在于環境之中,是對環境加以作為(dog);而環境對于個體所加之作為,定會有所反應,此一反應,杜威稱之為“施為”(underg)。人類在改造環境,或者主動地適應環境時,如筑堤開渠,人類不僅對環境有所作為,同時環境對人類亦了可耕之田,或增加了收獲等,這就是環境對吾人的一種施為。此種作為與施為之間的交互活動,就是吾人經驗所由產生的來源。
經驗不只是縱橫相關,綿延發展,而且經驗自身是有機性的。經驗是具有擴張性、生長性、相關性與預測性的。吾人對“水”的經驗,是隨著吾人接觸水的各種情境而不同。水的概念,是從與水的各種交互行動中得知,這些交互行動,有的是直接的參與其中,有的是直接的獲得,這說明了經驗的變動性。
杜威的經驗涵義,不完全是從哲學的觀點來給予界定;他也把生物學的涵義,摻入在經驗里。從生物與環境的交互行動中,提示吾人:經驗應該是多元性的,即產生經驗的情境、內容、關系,都是來自生活。是個人經驗生活的一個單元。其次,杜威把他工具哲學(ialis.)的知識論看法,也帶給經驗一種新的理論,即經驗是工具性的。經驗自身并不就是價值的所在;經驗之可貴,乃在于能夠替吾人解決生活上的實際問題。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