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獨立,但社會混亂,兵痞橫行。他與革命黨人組織青年學生為青年軍,任大隊軍監(jiān),率軍打擊亂軍頭目,維護社會秩序。1913年二次革命期間,他奔走湘、皖之間,力勸當局者響應討伐袁世凱。討袁失敗后,流亡日本,與章士釗創(chuàng)辦《甲寅》雜志,發(fā)表揭露帝國主義和袁世凱禍國殃民罪惡本質(zhì)的文章,啟發(fā)國人覺悟。
易白沙在《新青年》雜志上發(fā)表的《孔子平議》等文章,宣傳民主與科學,最早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號,是新文化運動中反孔檄文。
他率先揭開了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批判孔子專制主義思想的序幕,認為“中國二千年尊孔之大秘密”,就在于歷代封建統(tǒng)治階級“利用孔子為傀俑,壟斷天下之思想,使失其自由”。為了打倒思想和學術上的專制主義,他明確倡導“真理以辯論而明,學術由競爭而進”,體現(xiàn)了強烈的民主主義思想。不僅有力地促進了當時湖南知識界的思想解放,而且對五四新文化運動也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
這是個充滿悲劇色彩之人。1917年,易白沙回到長沙任教,曾任長沙縣立師范學校、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文史教習,后任天津南開大學、上海復旦大學教授。但是國運不興,國勢日衰,他憂心如焚,對時局深感失望,1919年從上海回到長沙,獨居祖先墓廬和岳麓山僻室兩年。期間編寫《帝王春秋》一書,列舉幾千年君主專制的丑陋惡習,孫中山稱之為“從歷史事實,喚起知識階級誅鋤獨夫民賊,可謂嚴于斧鉞矣",并為該書題簽推介。
孫中山還兩次致信,邀他相助革命宣傳事業(yè)。易白沙沒有很快答應,而是于1921年4月底,只身一人潛赴北京,暗殺北洋軍閥頭目。但因軍警戒備森嚴,難以得手。易白沙又南下廣州,面見孫中山,要求“組隊赴北方殺賊”。國民黨人勸他“宜文章報國,不必赴險”。易白沙頓感絕望,遂于1921年端午節(jié)渡船赴明代名儒陳獻章故鄉(xiāng)新會縣陳村,蹈海自殺,以死報國,時年僅35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