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研究問題,少談些主義’這句話,雖未免有些人覺得不滿,然而我們從一種的主義上去切實的研究民眾研究現實,總是應該的?!?這也表明,或許,“問題與主義”之爭對推動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是起到積極作用的。
而陳獨秀在1920 年的幾篇文章中就寫道:“與其高談無政府主義、社會主義,不如去做勞動者教育和解放底實際運動;與其空談女子解放,不如切切實實謀女子底教育和職業。”因此,“我希望諸君切切實實研究社會實際問題底解決方法,勿藏在空空的什么主義什么理想里面當造逋逃藪安樂窩。”他還強調:“我們改造社會,是要在實際上把他的弊病一點一滴、一樁一件、一層一層漸漸的消滅去,不是用一個根本改造底方法,能夠叫他立時消滅的” ,“無論在何種制度之下,人類底幸福,社會底文明,都是一點一滴地努力創造出來的,不是象魔術師畫符一般把制度改了那文明和幸福就會從天上落下來。”那些所謂“徹底”、“完全”、“根本改造”、“一勞永逸”的想法,都是“懶惰的心理底表現”。這種思想,幾乎與胡適如出一轍。
有意思的是,在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發動對胡適口誅筆伐的領軍之人,在胡適發表《多研究些問題,少談些主義》一文后,他主持的《湘江評論》馬上發文,列舉出很多的需要亟待解決的問題,作為對胡適文章提出的“多研究些問題”的積極響應。
藍公武和胡適本就是好朋友,李大釗和胡適關系也一直很好。李大釗遇難時胡適不在國內,后來,胡適曾盡力照顧過李的遺孀和子女。而發生所謂問題和主義之爭時,胡適還在不遺余力的為陳獨秀的釋放而奔走,更沒有什么新文化運動分道揚鑣之事。
歷史需要的是真相,對歷史按照自己的需要去隨意編撰,是最為令人不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