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初,胡適陪杜威到山西。1920年10月10日,,杜威在國立山西大學演講,演講的題目是《品格之養成為教育之無上目的》,胡適擔任口譯。
杜威在演講中,著重講述了有何方法、何余暇講求品格道德等問題而教授學生。他批評當時教員、家長單純以學生成績優劣,評價學生好壞的錯誤傾向,要求“在競爭之外,使學生愛群盡公益有互助精神,并于學校內外灑掃清潔各事,由學生為自發的共同動作”。他提倡提高學生的自治能力,即“教育即生活”和“學校即社會”。
杜威演講之后,胡適作了題為《娘子關外的新潮流》的演講。除了介紹娘子關外的思想文化新潮流外,還對當時山西的落后黑暗情形進行批評。山西大學的學生聽了演講非常興奮,紛紛向胡適要求轉學北大。胡適回到北大后經過商談,北大允許山西大學預科畢業生免試入北大本科,于是山西大學學生紛紛轉學北大。這一方案執行了兩年。
1919年12月1號,在《新青年》第7卷第1號,被譽為新文化運動期間,胡適所發表的“最重要、最具有影響力”的檄文,《新思潮的意義》與讀者見面了。
引人注目的是,在同一號上,發表了新青年同仁共同主張的《本志宣言》。
為什么發表這樣一個共同宣言呢?
宣言明白交代它的來歷說:“本志具體的主張,從來未曾完全發表。社員各人持論,也往往不能盡同,讀書諸君或不免懷疑,社會上頗因此發生誤會。現當第七卷開始,敢將意見全體社員的公同,明白宣布。就是后來加入的社員,也公同擔負此次宣言的責任。但“讀者言論”一欄,乃為容納社外異議而設,不在此例。”
《本志宣言》接下來的文字,當屬“全體社員”的共同主張:“我們相信世界上的軍國主義和金力主義,已經造了無窮罪惡,現在是應該拋棄的了。
“我們相信世界各國政治上、道德上、經濟上因襲的舊觀念中,有許多阻礙進化而且不合情理的部分。我們想求社會進化,不得不打破“天經地義”、“自古如斯”的成見,決計一面拋棄此等舊觀念,一面綜合前代賢哲、當代賢哲和我們自己所想的,創造政治上、道德上、經濟上的新觀念,樹立新時代的精神,適應新社會的環境。
“我們理想的新時代新社會,是誠實的、進步的、積極的、自由的、平等的、創造的、美的、善的、和平的、相愛互助的、勞動而愉快的、全社會幸福的。希望那虛偽的、保守的、消極的、束縛的、階級的、因襲的、丑的、惡的、戰爭的、軋轢不安的、懶惰而煩悶的、少數幸福的現象,漸漸減少,至于消滅……”
為什么發表這樣一個共同宣言呢?
1919年的五四運動在全國范圍造成了空前的政治高漲,大家都把《新青年》看成是這一運動的總司令部。
但是這個總司令部的主要成員,有人很激進,有人很平和,有人甚至不時地使用謾罵式的語言,對此,很多關心這個總司令部的人,用不同方式表示了不滿。
比如,當時尚在海外留學的張奚若寫信給胡適說:“吾非謂《新青年》登報中的人說話毫無道理,不過有道理與無道理參半,因為他們說話好持一種挑戰的態度,謾罵更無論了。”
但是,更讓一些人不滿的是這個總司令部同仁的分歧,諸如關于“問題與主義”的辯論。必須指出:這個時期,是中國思想史和文化史上空前開放的時期,正是人們所謂“王綱解紐”的時代。思想活躍,各抒己見,本來是非常好的事情。但久處封閉半封閉狀態下的中國人,尤其是讀書人,對于忽然展現在眼前的五光十色的各種思想學說應接不暇,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在有些人看來,總司令部里發出不同聲音,使他們無所措手足。
陳獨秀1919年6月被捕,9月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