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密。甲戌本《紅樓夢》開篇的凡例寫道:此書開卷第一回也。作者自云:“因曾歷過一番夢幻之后,故將真事隱去,而撰此《石頭記》一書也,故曰:甄士隱夢幻識通靈。”
既有“隱”,難怪人們要“索”,于是便有了種種說法。
蔡元培《石頭記索隱》里認為,《紅樓夢》中的大多數人與事都有所影射。索隱派紅學的研究者,以嚴謹治學態度,解密的姿態,苦心搜集文獻史料,企圖探尋《紅樓夢》真事隱去的究竟,找到最終解開《紅樓夢》之謎的鑰匙。
蔡元培先生多年悉心探究,于1915年11月,寫出了四萬余言的《石頭記索隱》。賈寶玉,即傳國玉璽之義也,乃影射康熙時的廢太子胤礽。《石頭記索隱》,比較細密而又全面系統地對《紅樓夢》進行了索隱,可謂索隱派理論的典范之作。因而蔡元培被視為索隱派紅學的集大成者。
《紅樓夢考證》是胡適在科學化運動大潮中,運用自然科學方法研究中國傳統人文學術的一種嘗試。胡適提出他的科學方法:“……撇開一切先人的成見;處處存一個搜求證據的目的;處處尊重證據,讓證據做向導,引我到相當的結論上去。我的許多結論也許有錯誤的,——自從我第一次發表這篇《考證》以來,我已經改正了無數大錯誤了,——也許有將來發見新證據后即須改正的。”這種方法的哲學基礎是“實驗主義”,它有兩個主要特征:歷史的觀念,實驗的態度。后來,胡適又將其表述為“大膽的假設,小心的求證”。
新紅學之“新”,不僅“新”在其研究方法,更“新”在其研究內容。胡適將紅學的考證內容限定在作者、版本、時代三個方面。他通過考證,將《紅樓夢》的著作權還給曹雪芹,并搜輯到大量作者及其家世的材料,使后人對曹雪芹這位“奇人”有一個基本的了解。而對“續書”的研究、脂硯齋的研究以及“探佚”等,都是由作者研究衍生出來的。因為不相信后40回是曹雪芹寫的,才有所謂“續書”說;要探究曹雪芹寫的后40回是什么樣子,才有所謂“探佚學”。至于胡適對作者生卒年的研究,則大體厘清了《紅樓夢》創作的年代。
在分析各種關于作者的相對可靠的材料的基礎上,得出關于《紅樓夢》作者的六條結論,第一條就是肯定該書的作者是曹雪芹。最后,胡適對《紅樓夢》的版本進行了考證。胡適的這篇考證是“新紅學”的開山之作,是胡適所主張的“考證方法的一個實例”。
1923年,俞平伯寫成《〈紅樓夢〉辨》,顧頡剛在為這本書所作的序中指出:“適之先生作了《〈紅樓夢〉考證》之后,不過一年就有這一部系統完備的著作:這并不是從前人特別糊涂,我們特別聰穎,只是研究的方法改過來了。……我希望大家看著這舊紅學的打倒,新紅學的成立,從此悟得一個研究學問的方法。”
胡適的這篇考證在《胡適文存》中出版后,胡適曾與索隱派代表之一蔡元培有過討論。
此年內胡適所作的小說考證還有6月11日寫成的《〈水滸傳〉后考》,對于自己1920年所作的《〈水滸傳〉考證》,胡適根據新材料,糾正了一些假設,證實了一些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