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眼到了年底。胡適決定離開英國到美國去。在大西洋航行的海輪上,他匆匆揮筆,寫了《海外讀書雜記》,向讀者報告他所得到的幾項材料和收獲。回國以后,又把從巴黎倫敦影印帶回來的神會遺著整理寫定,又作一篇很詳細的《荷澤大師神會傳》,合編成《神會和尚遺集》,由上海亞東圖書館出版了。
序言中說:“神會是南宗的第七祖,是南宗北伐的總司令,是新禪學的建立者,是《壇經》的作者。在中國佛教史上,沒有第二人比得上他的功勛之大,影響之深。這樣偉大的一個人物,卻被埋沒了一千年之久,后世幾乎沒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了。幸而他的語錄埋藏在敦煌石窟里,經過九百年的隱晦,還保存了兩萬字之多,到今日從海外歸來,重見天日,使我們得重見這位南宗的圣保羅的人格言論,使我們得詳知他當日力爭禪門法統的偉大勞績,使我們得推翻道原契嵩等人妄造的禪宗偽史,而重新寫定南宗初期的信史:這豈不是我們治中國佛教史的人最應該感覺快慰的嗎?”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 安裝最新版。
在英國期間,胡適也應邀到多地講演。
1926年除夕,胡適是乘坐“ariker”號海輪,橫渡大西洋的,于1927年1月11日早7點抵達紐約。
這是胡適曾經學習生活過的大都會。熟悉的街市、廣場和學校,顯得那么親切,卻又是很陌生了。離別十年后,紐約變了,變化很大。給胡適印象最突出的,是摩托車!也就是汽車(在一段時間里,胡適常稱汽車為摩托車)。紐約的街道上,以致鄉間,汽車都像流水似的不斷奔馳。
他在1月16日紐約的《國民周報》the nation上,看到了這樣一個統計數字:全世界的摩托車(汽車)27500000輛。美國的摩托車(汽車)22330000輛。美國摩托車數占全世界81。美國人口平均每5人有車1輛。胡適贊嘆美國“真是一個摩托(汽車)的國家”!
胡適在他的《漫游的感想》中寫道:
“美國的路上,無論是大城里或鄉間,都是不斷的摩托車(汽車)。《紐約時報》上曾說一個故事:有一個北方人駕著摩托車(汽車)走過iai的一條大道,他開的速度是每點鐘三十五英里。后面一個駕著兩輪摩托車的警察趕上來問他為什么擋住大路。他說,‘我開的已是三十五里了。’警察喝道:‘開六十里!’
“今年三月里我到費城(phidelphia)演講,一個朋友請我到鄉間harverford去住一天。我和他同車往鄉間去,到了一處,只見那邊停著一二百輛摩托車(汽車)。我說:“這里開汽車賽會嗎?”他用手指道:“那邊不在造房子嗎?這些都是木匠泥水匠坐來做工的汽車。”
“這真是一個摩托車(汽車)的國家!木匠泥水匠坐了汽車去做工,大學教員自己開著汽車去上課,鄉間兒童上學都有公共汽車接送,農家出的雞蛋牛乳每天都自己用汽車送上火車或直送進城。十字街頭,向來總有一兩家酒店的;近年酒禁實行了,十字街頭往往建著汽油的小站。車多了,停車的空場遂成為都市建筑的一個大問題。此外還發生了許多連帶的問題,很能使都市因此改觀。例如我到丹佛城,看見墻上都沒有街道的名字,我很詫異。后來才看見街名都用白漆寫在馬路兩邊的“行道”的底下,為的是要使夜間汽車燈光容易照著。這一件事便可以看出摩托車(汽車)在都市經營上的影響了。
“摩托車(汽車)的文明的好處真是一言難盡。汽車公司近年通行“分月付款”的法子,使普通人家都可以購買汽車。據最近統計,去年一年之中美國人買的汽車有三分之二是分月付錢的。這種人家向來是不肯出遠門的。如今有了汽車,旅行便利了,所以每日工作完畢之后,在家帶了家中妻兒,自己開著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