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意思是說,學西洋文化不難,學西洋的武化最難。我們中國人聰明才智足夠使我們學會西洋的文明,但我們的傳統的舊習慣,舊禮教,都使我們不能在短時期內學會西洋人的尚武風氣。西洋民族所到的地方,個個國家都認識他們的武力的優越,然而那無數國家之中,只有一個日本學會了西洋的武化,其余的國家——從紅海到太平洋——沒有一個學會了這個最令人歌羨而又最不易學的方面。然而學不會西洋武化的國家,也沒有工夫來好好的學習西洋的文化,因為他們沒有自衛力,所以對時在救亡圖存的危機中,文化的努力是不容易生效力的。
“中國想學人家的武化(強兵),如今已不止六十年了,始終沒有學到家。這是很容易解釋的。中國本是一個受八股文人統治的國家,根本就有戲規武化的風氣,所以當日倡辦武備學堂和軍官學校的大臣,決不肯把他們自己的子弟送過去學武備。日本所以容易學會西洋的武化,正因為武士在封建的日本原是地位最高的一個階級。在中國,盡管有歌頌綠林好漢的小說,當兵卻是社會最殘視的職業,比做綠林強盜還低一級!在這種心理沒有轉變過來的時候,武化是學不會的。
“在最近十年中,這種心理才有點轉變了,轉變的原因是頗復雜的:第一是新式教育漸漸收效了,“壯健”漸漸成為人們羨慕的對象了,運動場上的好漢也漸漸被社會崇拜了。第二是辛亥革命以來中央各省的政權往往落在軍人手里,軍人的地位抬高了。第三是民十四五年之間,革命軍隊有了主義的宣傳,多有青年學生的熱心參加,使青年人對于“革命軍人”發生信仰與崇羨。第四是最近四年的國難,尤其是滋滬之戰與長城之戰,使青年人都感覺武裝捍衛國家是一種最光榮的事業。——這里最后的兩個原因,是上文所說的心理轉變的最重要原因。軍人的可羨慕,不在乎他們的地位之高成權威之大,而在乎他們的能為國家出死力,為主義出死力。這才是心理轉變的真正起點。
“可惜這種心理轉變來的太緩,太晚,所以我們至今還不曾做到武化,還不曾做到民族國家的自衛力量。但在全國各省之中。廣西一省似乎是個例外。我們在廣西旅行,不能不感覺到廣西人民的武化精神確是比別省人民高的多,普遍的多。這不僅僅是全省灰布制服給我們的印象,也不僅僅是民團制度給我們的印象。我想這里的原因,一部分是歷史的,一部分是人為的。一是因為廣西民族中有苗、搖、撞、洞、嶺、裸裸等,富有強悍的生活力,而受漢族柔弱文化的惡影響較少。(廣西沒有鄒魯校長和古在主任,所以我這句話是不會引起廣西朋友的誤會的。)一是因為太平天國的威風至今還存留在廣西人的傳說里。一是因為廣西在近世史上頗有受民眾崇拜的武將,如劉永福,馮子材之流,而沒有特別出色的文人,所以民間還不曾有重文輕武的風氣。一是因為在最近的革命戰史上,廣西的軍隊和他們的領袖曾立大功,得大名,這種榮譽至今還存在民間。一是因為最近十年中,全省雖然屢次經過大亂,收拾整頓的工作都是幾個很有能力的軍事領袖主持的,在全省人民的心目中,他們是很受崇敬的。——因為這種種原因,廣西的武化,似乎比別省特別容易收效……”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