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支援中國。同時,羅斯福在這次會見中,強烈地預感到:“日本極有可能就在這之后幾天,在某個地方對美國發(fā)起進攻。”
不過,此時羅斯福沒有想到會是珍珠港,覺得可能是菲律賓或者關島。
日本東條內閣成立,派野村、來棲赴美國,以繼續(xù)日美談判遮人耳目,實則掩蓋其對美作戰(zhàn)的準備。這期間,胡適多次拜訪羅斯福,坦誠地與之交流遠東局勢發(fā)展的信息。
12月7日,也就是珍珠港事件將要發(fā)生的當日,胡適正在紐約演說,羅斯福打來電話,約他在白宮相見。來到白宮,羅斯福開門見山地說:“胡適,那兩個家伙(指野村、來棲)方才離開這里,我把不能妥協(xié)的話堅定地告訴他們了,你可即刻電告蔣委員長,太平洋上隨時有發(fā)生戰(zhàn)事的可能。”
羅斯福的預感很靈驗。目空一切的日本軍國主義者,見軟的不行,就在這一天,日本出動6艘航母、14艘軍艦、441架飛機,對美國珍珠港發(fā)動了突然襲擊。給美國海軍沉重打擊,造成了空前的損失。但是,他們的勝利只是暫時,因為他們此舉,喚醒了大洋彼岸的雄獅,也敲響了日本軍國主義的喪鐘。
離開白宮,胡適剛到使館,便又接到羅斯福的電話:“胡適,方才接到報告,日本海空軍已在猛烈襲擊珍珠港。”
次日,日本對英、美宣戰(zhàn),太平洋戰(zhàn)爭爆發(fā)。
美國著名的反戰(zhàn)派人士查理畢爾說,美日之間的戰(zhàn)爭不是不可以避免的,但是,羅斯福為了維護資本家在亞洲的利益,不幸上了那位頗為干練的中國大使胡適的圈套。
說太平洋戰(zhàn)爭的爆發(fā)是胡適之功,這肯定是談不上的,但胡適在其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視的。
是胡適讓美國人民了解中國抗戰(zhàn)而予以廣泛的同情,逐步打破了美國部分孤立主義勢力試圖置身戰(zhàn)外的企圖。同樣也是胡適參與促成的桐油借款打開了美國援華之門。又是胡適在促成美國修改中立法方面起了重要作用。還是胡適在阻止日美妥協(xié)的重大問題上立了大功。
這些,可以說是盡人皆知的。但是,在擔任駐美大使期間,胡適還做了一件很少被人知的事。
1938年10月,日軍進攻武漢、廣州,中國政府面臨的形勢極為嚴峻。高層內部有主張直接與日本媾和的。蔣介石則希望美國總統(tǒng)羅斯福出面調停中日戰(zhàn)事。受美國國內形勢的限制,羅斯福認為調解的時機未到,婉言拒絕了。
1939年9月,歐洲大戰(zhàn)爆發(fā),整個國際形勢都極為緊張,用胡適的話說羅斯福“也不免手忙腳亂”。
9月8日,羅斯福約見胡適,提出遠東戰(zhàn)事調停的可能條件,其中包括東三省由中日“共用共管”一項。羅斯福希望援引此前不久英美共用共管Canton島和Enderbury島的先例,由中日兩國“共用共管”中國的東三省。
胡適聽了極為著急,離開后馬上去查這兩個島的情況,他發(fā)現(xiàn),Canton島九英里長,最寬的地方50碼,島上居民40人;Endern島和Enderbury島是太平洋中的兩個小島。不論面積,還是人口,這兩個島嶼顯然都沒法和中國的東三省相提并論。胡適當然對羅斯福的提議極為震驚。
中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前,胡適認為和談是解決問題的一個方案。但在1937年9月以后,他轉而主張“苦撐待變”、“和比戰(zhàn)難”。胡適認為,抗日戰(zhàn)爭全面爆發(fā)后,如果和談的話,敵人的要價必然很高。日本所要求的,只是中國投降和屈服,中國無法做到委曲求全。所以,當時的胡適極力反對和談。
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認識,胡適聽了羅斯福的提議后當然非常著急。更糟的是,如前所述,在抗戰(zhàn)初期,中國政府高層一直希望羅斯福出面調停中日戰(zhàn)事。就在1939年9月28日,《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