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在英國堅持下,又增加了法國。胡適本人于1945年出任中華民國國民政府代表團代表,在舊金山出席聯(lián)合國制憲會議,以中華民國首席代表的身份,在倫敦出席聯(lián)合國教育、科學及文化組織會議,制訂該組織的憲章。從“四大警察國家”到五個常任理事國的國際談判歷程,胡適曾親身經(jīng)歷,所以記憶深刻。也因之對中國因國力不濟而導致的國際地位不保,感到痛惜,所以歸國之后,在公開場合,也一提再提。
值得一提的是,在歡迎大會上,與胡適學術(shù)觀點相左,終生的“論敵”馮友蘭。作為北大資格最老的校友之一,在二百多人的校友簽名簿上,第一個簽名,且在會上對胡適出任北大校長高度評價大加肯定。而胡適同樣對馮友蘭,表示了充分的尊重。學術(shù)觀點是一回事,個人間的感情和交往是另一回事,讓人不能不對這些學問大家的人品和胸懷心生敬意。
在北大校友歡迎大會之后,胡適還擔任過北平首個“八一五”勝利日慶祝晚會主.席。主持會議歡送蔣夢麟、傅斯年離任北大等諸多活動。
8月16日,胡適主持北大行政第一次會議,主要討論了北大新建院系和教師聘任問題,決定在文學院下添設(shè)東方語言文學系,理學院的生物系分為動物系和植物系,新建農(nóng)、工、醫(yī)三個學院。9月20日,胡適正式接任北大校長。
在他的主持下聘任樊際昌為教務(wù)長,陳雪屏為訓導長,鄭天挺為總務(wù)長,湯用彤為文學院院長,饒毓泰為理學院院長,周炳琳為法學院院長,馬文昭為醫(yī)學院院長,俞大紱為農(nóng)學院院長,馬大猷為工學院院長。
此外還完成了各系主任的聘任工作,胡適自兼中文系主任。至此,抗戰(zhàn)回遷的北大經(jīng)過傅斯年的整頓和胡適的調(diào)整,開始走上正軌。
請收藏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