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州十余萬百姓并不是劉備征召起來的,而是在一路的逃亡下,陸續加入進來的,諸民眾皆信賴他的仁義,而自愿相隨。
須知,華夏的鄉土觀念何其嚴重,不到迫不得已之際,百姓們又如何會選擇背井離鄉呢?
此處,亦是再度論證了劉備乃仁義之主。
其三,就更是扯淡了,為了黑而黑。
劉備投靠眾諸侯與呂布行徑一樣?
劉備有迫害過誰(除了劉璋),像呂布那樣恩將仇報了,奪其城池了?
如果說得極端一點,二流反目成仇,還是劉璋先動手,劉備不過是自衛反擊罷了!
當然,這一點也算是劉備做的有些不厚道,第一次以梟雄的姿態去爭奪益州歸屬。
總結就是一句話:劉備乃仁義之主,好人與壞人是無法用來衡量君主的。
一席話落。
縱然是面對著徐州諸士的一力附議,劉備卻依然不為所動。
“還望使君另做打算,但凡使君身處徐州一日,備絕不會遙領徐州。”
望著劉備流露出堅毅的眼神,堅錚地說罷以后,便向陶謙已經諸士辭行,遂領關、張二人緩緩離去。
瞧著劉備的背影,陶謙不由面浮笑意,贊揚著:
“玄德真乃大仁大義之人也!”
天下進程亦是在進行著。
北方有變!
江東方面的戰火同樣也是愈演愈烈。
隨著于吉說服了嚴白虎以及吳郡境內的各方勢力相互連結,現如今亦是聲勢浩大,揚言要與袁軍一決高下,將之全殲于吳郡地帶。
但話語雖然無比亢奮,實際上各方卻是無比忌憚袁軍強悍的野戰能力,誰也不愿意做出頭鳥,率先發動主動進攻,只是相互構造防線,以抵御袁軍的來襲。
而曲阿城中。
此時,諸將齊聚一堂,正與袁耀一齊緊緊圍繞一團凝視著屏風間所掛著的輿圖而愁眉不展,面露苦澀。
他們已經商討數日了,但都還并未有一個完整的戰斗方案琢磨出來。
實在是……前往丹徒的途中遍布著祭壇,那妖人于吉所布的妖法令己方壓根難以正常通行。
諸將心間亦是清楚,若無法破解此妖法,定然是難以通行的!
沉吟半響,周泰不由沉聲道:
“少主,既然無法突破那妖人的妖法,何不繞過丹徒,先攻取吳郡其余城邑,繞路進取丹徒如何?”
“敵軍總不會在每一處道口都設下妖法吧?”
此言一出,袁耀卻并未回復,他依舊是眉宇間緊皺,久久未言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