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軍,而許貫忠統帥的部隊則為豹滔軍,都是古代比較容易理解的名稱。
在欒廷玉將改造完的三千靜塞軍騎兵送過來之后,杜昱將兩支部隊的構成做了一番調整。
重新調整之后,現在的飛虎軍包括梁山精銳的一萬長槍兵、八千刀盾手、七千弓箭手。河間府官軍分出來的精銳降卒另組一營,再帶上謝威的炮灰部隊先鋒營、從新劃分三千騎兵。以及補充過后的輔兵一萬兩千人。
跟在杜昱身邊的頭領級人物依然是楊春、崔埜、陳達,只是多了欒廷玉,由他帶領騎兵隊伍。
而豹滔軍那邊則包括原本的一萬長槍兵、一萬刀盾手、一萬弓箭手、新添的兩千五百騎兵。
河間府降卒的六千精銳組則建成了新的炮灰營,輔兵則還是原本的一萬三千人左右。
不到如此,杜昱還特意抽調部分梁山軍與那一萬多降卒混編組成一支后勤隊伍,由撲天雕李應統領負責豹滔軍的后勤保障工作。
當然許貫忠手下的頭領級人物依舊是林沖、魯達,不過多了杜興和李應,以及投降梁山軍的王驥。
如今的情況就是杜昱有金手指加持,不需要派人押運糧草,因此將梁山軍的精銳帶在身邊,人數少一些,但戰斗力更強一點。
許貫忠那邊就沒有辦法了,只能讓李應單獨出來挑大梁,做掌管錢糧的押運官。
豹滔軍人數多一些,相比之下戰斗力稍差。
不過在兵種構成上兩支隊伍大同小異,基本組成相差無幾。
調整過后就是重新磨合隊伍的時間,杜昱趁此機會和許貫忠等人商議下一步的行動計劃。
若是按原來的打算,他會帶著大軍沿海岸線一直向北推進,直到拿下遼國析津府與韓伯龍那邊匯合。
現在情況有所不同,收降大批官軍之后部隊人數擴張迅速,作為一個兵團戰斗就有些浪費兵力,因此杜昱打算兵分兩路進軍遼國。
看著桌上的地圖,許貫忠有些心潮澎湃。
杜昱指點的地方正是大宋人夢寐以求的燕云十六州。
“貫忠,現在吾欲兵分兩路向遼國境內推進,一條是沿著海岸走推進到析津府拿下薊州,另一條則是出河間府直奔瀛洲轉向涿州,最后在幽州匯合,你覺得如何?”杜昱將兩條線路在地圖上清楚的標出,然后問向許貫忠。
“卑職覺得路線并無問題,只不過大帥還要考慮到真定府的邊軍和郭圖軍,甚至更遠的田虎軍也要留意。”許貫忠回答到。
“恩,貫忠說的對,確實不能只顧著推進而忽視身后的朝廷和幾支義軍隊伍。不過也不能因此拖慢進軍的腳步,滄州那邊有谷林,河間府這邊也有唐斌兄弟,人馬雖然不算太多,但守城應該沒有太大問題,更何況馬頭山那邊還有一支預備隊應該可以應付身后的問題,至少能為咱們爭取到回防的時間,現在的形勢冒險一些是值得的。”杜昱說道。
“若是后防無憂,卻是一個難得的機會。只是大帥打算如何分兵?”許貫忠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