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是不錯,但也要在成功之時才有底氣提及,想這樣偷雞不成蝕把米,被人抓住小辮子不放還真不好回答。成功者可以說這是戰略,對失敗者來說這就是背信棄義的把柄,回答不好怕是和談無望。
李彥急得冷汗之流,將目光看向一邊同樣大汗淋漓的韓嘉彥希望他能生出一些急智,可惜的是韓嘉彥的智慧可不比他的父親韓琦,這貨就是個花瓶式的人物根本沒有多少能力,面對這樣的問題,他比李彥這個靠阿諛奉承上位的人還要拉胯。
“大王有所不知,海上之盟乃是前太師蔡京的手筆,此人仗著得到官家寵信在朝堂上一手遮天蒙蔽了官家,為了某些不可告人的目的才炮制出海上之盟這樣荒謬的盟約。現在官家已經看清了他的所作所為將其罷黜,撥亂反正這才有了我等的議和之舉。”李彥說道。
他倒是急中生智,將一口大黑鍋全都扣到蔡京的頭上。其實兩人雖然同是大奸臣,可卻并非一路人,有共同的利益也有很大的分歧。反正因為江南之事蔡京失寵已經定局,還不如暫時借他的名頭一用將梁王的疑問遮掩過去。
“哦,這么說海上之盟全是蔡京的主意與趙官家無關?”杜昱問到。
“大王,確實如此。現在蔡京失勢,官家意識到海上之盟的種種弊端,這才令我等出使大梁以求與貴國修好。”李彥說道。
“哈哈,倒給你圓的不錯。可惜本王并不相信,蔡京所做的那一件事不是趙官家默許。遼國與大宋和平百年尚且遭到背叛,我大梁又怎敢說不會步其后塵。”杜昱說道。
“這……,大王請相信大宋的誠意,若是大王覺得三十萬貫歲貢不足的話還可以酌情增加。官家之想兩國修好,不愿輕動兵戈。”李彥見和談還沒開始便向著破裂的方向發展非分著急,直接把底牌都抖了出來。
“大王,若三十萬貫不夠的話五十萬貫也可以商榷……。”韓嘉彥說道。
一邊的李彥聽了差點背過氣去,談判哪有這樣上來連底褲都翻出來的。不過此時他也顧不得許多若梁王因此改變主意倒也算不上大事。
“趙官家還真是大方啊。”杜昱冷笑一下,隨后對著群臣說道“眾位愛卿覺得我大梁缺少這五十萬貫財帛么?”
聞煥章等人啞然失笑,大梁國與遼國不同并不差錢,還有梁王從上界‘搬運’各種新奇古怪又非常實用的物資,并沒有必要像遼國那樣用宋錢來做貿易。
“回大王,我大梁并不缺錢。”眾位大臣齊聲說道。
“這……!”
韓嘉彥和李彥二人此時徹底慌了手腳,自己這邊開出的條件對方根本不屑一顧,這該如何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