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位什么都敢答應,要說不是得到官家的默許那個大臣敢擅自做出這等喪權辱國的決策,三十萬貫不夠五十萬亦可,五十萬貫不滿足還可以再商榷……,簡直太可怕了。
“大王……。”聞煥章見杜昱久久不語便上前輕聲提醒。
“聞相?”杜昱以為聞煥章要說些什么,便用疑惑的目光看著他。
“大王,宋使還在堂下聽命……。”聞煥章說道。
“聞相、眾位臣公覺得本王該如何處置此事。”杜昱問到。
臺下忠臣互相望了一眼,幾乎異口同聲的說道“大王,大軍已經出征豈有半途而廢之理。”
李彥大急說道“諸公,梁宋兩國睦鄰友好不宜妄動刀兵啊。”
“大軍出征確實不宜半途而廢,但大宋的官家也確實有幾分誠意。這樣吧,本王親筆給趙官家寫一封國書,若是他答應本王的條件便罷,若不答應大軍繼續進攻。”杜昱說道。
“大王,不可輕……。”聞煥章有些著急,以為杜昱改變了主意。
杜昱隱晦的向他搖搖頭,暗示其不用擔心此事。
他畢竟不能當著眾臣的面書寫信件,便揮手打發韓嘉彥和李彥回鴻臚寺等待消息,結束了這場朝會。
朝會之后聞煥章立刻求見,想要了解梁王的做法。杜昱對他沒有絲毫保留,表明戰爭絕對不會停止,要求他盡快在大梁展開‘科舉’,選拔一批經過大梁化改造的合格官員準備隨時赴任。
聞煥章這才放下心來,飽讀詩書的他能力未必能夠得上一國宰相,不過有梁王的各種規章制度倒也勉強勝任,他知道一個國家不怕走彎路,但最怕的是朝令夕改使得一國上下無所適從。
杜昱解釋完畢,隨后回到梁王府在書房之中琢磨該如何措辭。
對趙佶這個藝術家皇帝他是不會客氣的,想要花錢在大梁國這里買平安更不可能,與其讓趙宋皇族繼續糜爛下去,還不如趁機取而代之改天換地。
思索再三,杜昱帶著滿腔的義憤寫了一封狂噴趙佶的國書,內容不必一一細數,但在最后他也提到若是想大梁罷兵休戰,只要他姓趙的托袍讓位俯首稱臣方才行得通。
寫完信件他便讓隨侍的小廝用火漆將‘國書’封好,差人送到鴻臚寺當中交給韓嘉彥和李彥,然后便明言讓他們返回大宋交差。
韓、李二人在私下還賄賂了鴻臚寺卿,打算從側面打探一下國書的內容。可惜鴻臚寺都是聞煥章等人建議臨時設置的官衙,拉過來充數的前遼國官員又能知道什么。
打聽不到靠譜的消息又不敢打開封好的國書,二人只好匆匆上路拼命的向汴梁城趕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