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嘉彥、李彥二人只帶回了梁王的國書,連人家的意圖都沒有搞清楚便被趕回大宋。
其實他們二人心中明白,這一次的議和怕是成為水中花鏡中月,只是大宋君臣的一場美夢罷了。不過他們出使好歹帶回了梁王的親筆書信,到也算不上無功而返。
但想到兩國之間的嚴峻形勢,他們倒也不敢游山玩水。于是哀求李應,允許他們以最快的速度趕回汴梁城。
李應沒有二話滿足了他們的要求,為他們安排一個車隊,快馬加鞭將二人禮送出大梁的國境。與來時不同,韓、李二人這次僅用了兩天的時間便出了大名府地界,回到大宋的國土上面。
兩人懷著復雜的心情趕路,很快他們就發現一個讓人無比震驚的情況,在河北兩路的官道上居然有數不清的大梁輜重隊在運送物資趕往青州方向。
二人互看一眼,頓時覺得大事不妙,看來大梁國所謂的接受談判不過是在拖延時間,為戰爭做更加充分的準備。若是真打算和談,完全沒有必要在動用如此規模的后勤部隊。
他們兩人的這趟和談之旅怕是要是失敗告終,最終耽擱的還是大宋的時間。此時二人心中最期望的就是官家聽從李綱等人的建議,至少要做好戰爭的準備才行。
看到這種情況兩人更加焦急,他們知道若是回去的晚了大宋怕是要吃虧,到時候一定會有人將一口黑鍋扣到他們的頭上,如此沉重的大鍋他們可背不起。因此養尊處優的兩人不顧形象日夜兼程往回趕路。
路上倒是沒有出什么意外,回到汴梁城后兩人顧不得回家,立刻到皇宮外請求面君。
趙佶此時還一臉興奮,以為二人帶回來和談的好消息,還焚香沐浴整理一番才召見二人。
面對官家的詢問,韓、李二人不敢再行溜須拍馬之舉,他們一五一十的對趙佶說起出使大梁國的遭遇,并且言明梁王召見他們并未與他們就和談有任何磋商,之給官家寫了一封國書便打發他們回到大宋云云。
趙佶原本的心情是晴空萬里,聽到這里也覺得有些不妙,從小黃門的手中接過杜昱親筆書寫的國書認真的看了起來。
他那里想得到杜昱身為一國之君居然像市井罵街一通狂噴,從他沉迷藝術炮制花石綱噴到他任人唯親將天下交給大奸臣蔡京,若是光看內容倒像是方臘那樣的起義軍的戰斗檄文,根本與兩國和談毫無關系。
看著那措辭嚴厲卻又字字戳心的國書,趙佶的臉色短時間內從紅潤到鐵青,表情陰沉得似乎能滴出水來。
韓嘉彥、李彥在地下互看一眼,立刻把頭埋到胸口,要是可以的話恨不得立刻用腳趾摳出一個三居室躲進去。
看了噴自己的那段文字之后,趙佶強忍怒火,不過顫抖的雙手顯示他的心情并不平靜,為了維持人君形象他依舊在勉勵控制。
讀到最后卻是杜昱對所謂的‘和談’提出的要求,居然是讓他拱手交出大宋江山脫袍讓位以人臣自居。
趙佶只覺得怒火上涌,眼睛里都出現了些許血絲,他氣的將大梁的國書狠狠的丟到地上,大聲吼道“豈有此理,梁國小人居然如此侮辱朕。”
“官家……。”李彥試探著搭話。
“滾,你二人簡直廢物一般,給朕丟人現眼。”趙佶破口大罵。
韓嘉彥、李彥嚇得渾身一抖,眼前氣憤得面目扭曲的官家那還有昔日的溫文爾雅,簡直如同一頭猛獸欲擇人而噬。
二人偷望一眼瞬間達成默契,立刻低頭施禮悄悄的退出大殿。待到出門宮門,兩人才長吁一口氣慶幸自己逃過一劫。
兩人知道局勢會越來越緊張,他們暫時還脫不開干系,因此暗中達成一致對好說辭才是重中之重,因此二人沒有回家而是倒樊樓定了一個雅間密談起來。
再說趙佶,被杜昱大罵一通之后清醒了不少,現在他才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