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慶殿草草的將皇位傳給趙桓便回宮準備到江南‘督戰(zhàn)’。
趙桓心不甘情不愿做了背鍋俠,雖然面對的并不是金國人,而且時間也提前了數(shù)年。可他依舊沒有改變自己的命運。
趙佶下詔令皇太子嗣位,自己改稱‘道君皇帝’以示禪讓之意,與此同時在李彥等人的幫助下做好了隨時出發(fā)南下督戰(zhàn)的準備。
大宋朝堂的大小官員雖然對此已經(jīng)有了心里準備,但此事忽然成真也覺得有些不真實之感,朝廷危難之際忽然變天誰知道是好是壞。
有些‘聰明人’便在心中打起了算盤,打算讓家小帶著畢生積攢的財富逃離汴梁城,到江南或者更遠的地方置一份家業(yè)以免遭遇兵災(zāi)之后家族底蘊化為烏有。
朝廷的官員有想法開始有所動作,那些勛貴更是滑不留手,早派出部分家族后輩到遠房避難。大族世家同樣有自己的打算,有的準備暗中投奔大梁國,還有的分家到別處謀生。總之有錢有勢的人家遵循著分散投資的原則把‘雞蛋’分幾個籃子放置。
大族和勛貴們的動作不小,不過此時朝廷正在適應(yīng)趙桓這位新天子倒也無人去管。其實他們都是一丘之貉,自己人怎么會為難自己人。
很快消息便向下傳遞到了富商、百姓那里,有的商人慌忙出售汴梁城中的資產(chǎn)換成銅錢、金銀以便攜帶細軟跑路。只不過此時哪有傻子,大家都在處理資產(chǎn)又有誰愿意在這個當口去當接盤俠呢。
不像現(xiàn)代時空的股市,跌倒一定程度就總會有人出來抄底。汴梁城中可無人愿意這么干,畢竟誰也不敢保證改天換地之后大宋朝廷的地契是否有用。
大梁國的皇帝拿什么犒勞軍隊,還不是所占城池中世家豪族的家產(chǎn),只要想想就覺得可怕,那還有人想在此時取巧。
如果說有錢人還有辦法,那么普通人家就比較倒霉了,想舉家奔逃卻苦于出不起盤纏路費。如今汴梁城中的船只早就被勛貴世家購入囊中,便是周邊的馬匹騾子也換了新主人。想要逃離汴梁城,他們只能靠自己的雙腳了。
不過誰都知道,在古代交通不便利的時候遷移無益于搏命一般,路上可能遇到的山賊土匪、到異地他鄉(xiāng)的水土不服、可能的積勞成疾哪一樣都會輕易要人性命。
是以有些膽怯之人寧可在城中死守,起到大梁國的軍隊不會大開殺戒也不愿意背井離鄉(xiā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