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昱坐鎮燕都卻對汴梁發生的事情了如指掌。
功勞自然要歸屬日夜辛勞的鼓上蚤時遷,這位老兄弟原本是偷兒出身,在高唐時偷到他的頭上被生擒隨后便投效于他。
此人雖說武功不高卻膽大心細,正是做情報的人選。因此杜昱從梁山泊時期就將情報系統交道他的手中運營。
一開始只是在水泊周邊打探消息,經過不斷的培養人才擴大規模之后,情報部越做越大觸手伸得越來越遠。
而且他從現代時空收購的對講機、電臺跨越時代的物資支持,情報部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已經領先其他部門數個檔次。
平日里為大梁的新官府傳遞各種信息,為治理地方了極大的方便。在戰場上的表現就更加亮眼了,無論那一次的戰爭中都少不了情報部探馬的身影。
這些人了無數有價值的情報,堪比人形探姬。讓大梁國的軍隊如同開著全圖在與敵軍作戰。為消滅遼國、擊潰金國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現在為了讓‘大哥’早日一統天下,時遷更是親自出馬到前線坐鎮,情報部的探馬早已經滲透到大宋腹地。
甚至在汴梁城中也有幾波暗探在頻繁活動,只是他們精于隱匿身份對外又十分低調,再加上此時汴梁城中一片亂象無人發現而已。
有這些探馬存在,汴梁城中發生的事情大多都逃不過他們的眼睛。杜昱也就對宋廷的消息了解得一清二楚。
在得知前官家趙佶已經帶著王黼、李彥、蔡攸等人到江南‘督戰’后,杜昱哭笑不得他覺得身為一個皇帝怎么也要有個擔當,即便戰局不利也要奮力一搏,那能慫到如此地步。
更加無恥的是居然還能厚著臉皮到江南去督戰,而且臨行之前還將皇位傳給兒子,讓自己的兒子去當背鍋俠,擔亡國之君的罵名。他真不知道該怎么形容大藝術家,一個人可以無恥但要有底線,顯然趙佶的底線在地下十八層。此時他才理解為什么現代時空好多人說趙佶是皇帝的下限了。
杜昱沒想到心中期盼的機會就這樣到來了,團戰還沒開打c位先溜了,這樣的行為比送人頭更讓人無語。不過他還是決定接下這波福利,將這局盡量打得完美一些。
于是他連夜與聞煥章等大臣以及公孫勝等軍中智囊商議一番,決定此次進攻大宋至少也要將汴梁收入囊中再調整戰略。
杜昱心中暗自盤算,這次出征將北宋打成南宋便停手也可,大梁國確實需要一段‘和平’的時間來消化吸收此前兩戰的戰果。等建立新政權之后,休養生息幾年再興兵南征北狩,將大宋和金國人的地盤一舉拿下也未嘗不可。
畢竟一個大國不是一天就能建立起來的,確實如同聞煥章所說,從大梁起兵到現在也不過一年多的時間,即便休養兩年消化現有地盤不打,在歷史上也屬于快速建國的那一列。什么事急于求成必然會留下隱患,還不如走得穩一些。
想想自己背后有現代時空的工業和科技作為后盾,還有金手指這個大,難道還怕大宋或者女真人翻盤不成。
當然眼下還是要以軍事力量占領大宋的北方地區,杜昱覺得別說大梁今后的發展方向是熱武器作戰為主,便是冷兵器作戰也全然不懼。
至少大梁軍隊消耗的各種物資根本不用從百姓身上榨取,光是這一點就足可以保證新政體運營的穩定性。
減少對百姓的盤剝,加大對廣袤的版圖的開發。只要大梁國將生產力推上去,百姓們就不愁吃飯的問題,而在北宋時空這就是世間最大的矛盾。
正如聞煥章所說,只要占領區的百姓在大梁的法度下生活一兩年,便不會在對大宋朝廷有任何懷念之情,除非其之前便是宋廷的既得利益者。
戰后治理的事情先不談,杜昱還是把眼光放在戰場之上,戰局順利到如此地步該拿到手的一定要拿到,俗話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