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予不取反受其咎,時至不行反受其殃。’,激進的時候就不要保守,為此他還親自來到開德府城外的豹滔軍軍營慰問。
許貫忠和盧俊義感到溫暖的同時也壓力倍增,梁王此行明顯有督戰的意思,看來汴梁城就在眼前便是大王也不能心平氣和。
如果說之前與李綱率領的大宋禁軍是關鍵一戰的話,那么與眼前開德府駐扎的安利軍一戰就至關重要了。
此戰若是順利便可沿著滑州、韋城、長垣、封丘一路南下直撲汴梁城,而在這中間除了地方守備部隊能遇到的就只有汴梁城里出來的大宋禁軍了。
許貫忠等人能看到杜昱和燕都的智囊團自然也能看到,因此他才親自來到豹滔軍中慰問。當然也是為了給軍中的火炮營補上一波物資。若進展不夠順利的話,他甚至可以設立時空錨點將在燕都休整的圣教軍拉過來助陣。
事實上在面對天賜良機的時候杜昱沒有自己所想的那樣鎮定,與許貫忠、盧俊義秘密交談后他還真的提出了是否需要圣教軍助戰的話題。
許貫忠雖然壓力倍增,不過他本身就是性格沉穩之人,不管是帶兵打仗還是別的事情都能沉著冷靜的處理。
經過一番權衡之后,他對杜昱表示相信豹滔軍的戰力,拍著胸脯保證自己麾下的弟兄可以完勝安利軍。
杜昱這才打消了此時就將圣教軍拉過來打仗的想法,不過在他心中產生了另一個想法,那就是兵臨汴梁城的時候或許可以這樣做。
他的到來使得許貫忠與盧俊義對接下來的戰爭更加用心,在調整大軍狀態期間每天都與麾下將領商討戰術。
放下大梁軍隊這邊不提,再說宋徽宗趙佶。傳位給兒子趙桓之后,他無心留在汴梁城。攜帶自己最喜歡的一些玩意兒之后便拋棄了大宋基業,由心腹高俅率領三萬禁軍精銳護送他到江南‘督戰’。
這位大藝術家在南逃之時還不忘裝一波,整的旌旗招展鼓角相聞,督戰的大軍首尾相繼不知道的還真的被唬住,以為他們真是到江南平叛的。
趙佶這般做作讓許多明眼人和忠貞之士寒心,本來他的做法就飽受詬病,沒想到官家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簡直刷新了人們的三觀。
直到此時才有許多‘有識之士’覺得大宋或許氣數已盡,是時候玩一出‘良禽擇木而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