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不理會李善長怎么想,他繼續(xù)開口道“本宮這兩日來翻閱歷朝歷代典籍,自隋唐開始,科舉首創(chuàng),前宋之時,極盛。”
“且科舉所考之科目亦是大不相同。”
“唐之時,科舉設有秀才、明經(jīng)、俊士、進士、明法、明字、明算、一史、三史、開元禮、道舉等等科目,宋之時,又多有變革,王安石變法之后,只有進士一科,改試經(jīng)義、論、策;殿試僅試策一道。”
“由此觀之,科舉前期重詩賦論策,后期著重經(jīng)義。”
朱標侃侃而談,數(shù)語之間,將隋唐以來的科舉內(nèi)容大致概括了一下,最后,朱標望著三人,道“科舉,首要便在于設立科目,以及確定考試內(nèi)容。”
“不知三位有何想法?”
此刻,朱標盡管心中已有答案,不過,他還是充分尊重李善長、胡惟庸和楊憲他們的意見。
畢竟,對于實際情況他們才最為了解。
李善長略微思索,沉吟道“殿下,這經(jīng)義一科必不可少,只因此乃天下讀書人所通讀,若是少了此項科目,來參加科舉者必寥寥無幾。”
“那還有呢?”朱標微微點頭,對李善長所說,很是贊同。不過,只考經(jīng)學,這絕不是朱標所愿意看到的。
自理學獨大之后,又被確定為科舉考試內(nèi)容,這根基已然極其深厚,朱標一上來就要連根拔除,那自然是使出吃奶的力氣都不能夠的。
就算是老朱,要做成此事,只怕也是不易。
到時候,天下的士子都不來考,就輪到朝廷傻眼了!
沒看老朱提個廢止祭祀孔圣,這朝中不少的大臣們就出來要死要活的,這要是直接取消了經(jīng)義,這些人還不得鬧翻天了?
還有,江南這塊地方,算是老朱的基本盤。
天下人通讀經(jīng)義不錯,但在這上面,還是江南地區(qū)最為濃厚,只因為北方連年戰(zhàn)亂,這北方的讀書士子對于經(jīng)義不大熟悉,但是對于時事方略卻是頗為精熟。
若是直接舍棄經(jīng)義,這等于就是要與全江南的讀書士子作對,而這個,是老朱絕不愿意看到的。
雖說對江南士子的態(tài)度,老朱沒那么喜歡,但是,總歸來說,這是歸屬于自家陣營,可以利用,但不可推到自己的對立面去。
所以,從一開始,朱標就完全沒想過將經(jīng)學剔除科舉考試。
不過,這經(jīng)學獨占鰲頭,可也不是什么好事,尤其是會擠壓其他學科的位置,這就令朱標很不爽了!
多多增設其他科舉考試科目,也是為了削弱經(jīng)學的影響力。
胡惟庸聞言,起身道“殿下,臣以為,目下科舉,可以將學府科目之中抽取一些出來,作為考試內(nèi)容。”
“如算學,天文,地理,律法,等等都可作為科舉內(nèi)容……”
“妙哉!”朱標看著胡惟庸,這胡惟庸可真是懂事,把自己想說的話都替自己說了出來。
這非常好!
朱標輕咳一聲,道“此事,還是要三位多做商議,看看具體挑選哪些科目作為科舉考試內(nèi)容,本宮這里,只是務求一點,必要選出能做實事之能臣干吏,為我大明臂助。”
“臣等明白。”李善長齊齊答應,這沒什么好說的,科舉,就是為朝廷吸納天下的優(yōu)秀人才,添加新鮮血液,這挑選出來的人自然是越有能力越好。
朱標想了一下,又補充道“此外,歷朝歷代都是讓士子們只選一門考試,今我大明科考,本宮以為,當考校所有科目,唯有如此,才能檢驗出士子是否掌握多方學問,也唯有如此,在地方任職,才更加游刃有余。”
“全都考?”三人都楞了一下。
朱標不理會三人吃驚之色,繼續(xù)開口道“此外,以往科舉皆是優(yōu)中選優(yōu),之截取前面優(yōu)異者,今我大明不同,本宮以為,凡考試成績優(yōu)異者,皆該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