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在地方上施行的放養政策,已然是將這些士紳的口味養刁了!
畢竟做慣了土皇帝的人,現在要讓他們聽從朝廷的政令,配合官府施行種種政策,實在是有些不大可能。
就算是明面上答應了,暗地里也會做出種種破壞的舉動。
蘇州的發生的民變,就是一個例證。
而任何政策的施行,其實某種程度上,上位者的制定是一方面,面臨更大的問題其實就是執行上的困難。
遍覽古今,有著諸多變法,很多從本質上來說都是極好的,但最終,推行成功的,卻是寥寥無幾。
原因何在?
最大的困難就是在于不能上通下達,朝廷中央制定的善政到地方上,經過官吏手這么一轉,就變成了殘民害民的惡政。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宋代的王安石變法。
只看王安石制定的那些律法政策,那果真是極好的,的的確確是在保障了很多小老百姓的利益。
可是,當推行之后,完全變了樣。
最終,王安石變法徹底破產,隨后黨爭不斷,國家由此衰落下來。
而成功的例證,也有一個。
商鞅變法。
商鞅變法,應該是中國古代變法成功的一個典例。
而且細看歷史古書,會發現,商鞅變法,在這個過程中,制定了極為細密的法律條令,和原先秦國粗獷的作風,完全是背道而馳的。
可以說,兩者之間,相差極大,可最后,商鞅變法的成果卻是極好的保存了下來。
細究成功的原因,朱標認為其中至少有一點,就在于商鞅做了一套有關于普法的工作。
每次頒布法令,都要派人專門進行講解,供民眾學習。
這在那樣的一個時代,簡直就是不可思議的,不要說那個年代,就算是朱標這個年代,要是能做到這一點,朱標也認為不大容易。
這就意味著一點,就是秦國,對于基層,有著極強的控制能力。
也就因此,秦國的動員能力極為強悍,甚至發動戰爭,可以動員到每一戶,這就十分可怕了!
而現在,朱標想要做的就是這一點。
自東漢開始,皇權不下鄉已經成為常態,地方上多由豪強鄉紳把持,朝廷的律令通行,往往也是依靠這些人。
但偏偏這些人,恰恰是最不靠譜的一個群體。
在他們的眼中,自家的利益,遠遠高于國家,當兩者發生沖突,國家定然會被置若一旁,不管不顧。
當然,這一點在亂世之中,就是優點了!
老朱地盤能夠急速擴大,卻并沒有露出絲毫不穩定的征兆,在于何處?便是因為有著這些人的支持。
有了他們的協助,老朱就可以從容的征集賦稅糧草,然后掃平其他梟雄。
當然,他們為老朱干這些事情,也不是白干的,為此,老朱也需要讓渡一些基層的權力給他們。
而若是老朱哪一天敗亡了,那么顯而易見,這些人就會和當初投靠老朱一樣,倒向別人,這其中并不會有多大的差別。
不過眼下天下大定,朝廷大勢在握,這樣的情況是不可能發生了。
也因此,朱標才動了這樣的心思。
打天下的時候,要用到這些人,那不妨拿來用一用,可這些人成為治天下的阻礙,乃至于是禍亂的根源,那鏟除這些人,也是應有之理。
卸磨殺驢,過河拆橋,這些個手段,朱標用起來,也沒什么不好意思的。
當然,朱標也清楚,這些人目前還是大明天下穩定的基石,所以,朱標沒有一上來就喊打喊殺的,而是選擇了潤物細無聲這樣的方式進行滲透。
溫水煮青蛙,唯有如此,大明經歷這樣的變革,才不會產生太多的動蕩,給四周敵人太多的機會。